找到200条结果,用时0.088s
  • 糖尿病足与中药浸泡疗法

    ...寒战高热,神昏谵语等症时,治疗就十分困难了。正如《灵枢·痈疽》所述:“发于足指,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综观中医治疗方法,大多以活血化瘀解毒方剂内服为主。中西...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5期;中医中药
  • 中医学对骨创伤的认知传承与发展

    ...机的认识与发展  1.1亡血耗气,气伤则痛,形伤则肿《灵枢·寒热病》指出:“若有所堕坠,四肢懈惰不收,名曰体惰。阐述了外伤堕坠出血,对人体正气的消耗,发生体惰的病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10年第9卷第6期
  • 秦红松:浅析中医药治疗周围血管疾病

    ...关于血液循环的记载,“脉道以通,血气乃行。在《灵枢·痈疽》中载有“脱痈“厉痈等疾病,谓“发于足指,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发于足旁,名曰厉...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 论喉证治法

    ...治愈多人,而烂喉痧、截喉痈之名究未见诸书也。后读《灵枢痈疽谓“痈发于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为脓,脓不泻,塞咽,半日死。”经既明言痈发嗌中,此后世截喉痈之名所由来也。至谓不泻其脓则危在目前,是...

    参考资料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 85.论喉证治法

    ...治愈多人,而烂喉痧、截喉痈之名究未见诸书也。后读《灵枢痈疽谓“痈发于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为脓,脓不泻,塞咽,半日死。”经既明言痈发嗌中,此后世截喉痈之名所由来也。至谓不泻其脓则危在目前,是...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医论;清;张锡纯
  • 寿夭刚柔篇第六

    卷一少师甲乙作岐伯。阴中有阴阳中有阳甲乙作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据下文甲乙非是。张云。刚、柔、强、弱、短、长。无非阴阳之化。然曰阴曰阳。人皆知之。至若阴中复有阴。阳中复有阳。则人所不知也。故当详审阴阳。...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灵枢识;卷一;日本;丹波元珍
  • 30.温疹兼喉痧

    ...毒也。效果将药连服两剂,其病脱然全愈。帮助《内经》灵枢痈疽谓∶“痈发于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为脓,脓不泻,塞咽半日死。”此证咽喉两旁红肿日增,即痈发嗌中名为猛疽者也。其脓成不泻则危在目前,若其...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医学衷中参西录;五、医案(十五)温病门;清;张锡纯
  • 腋门

    ...千金要方》。渊腋为经穴名(YuānyèGB22)。出《黄帝内经灵枢·痈疽》。属足少阳胆经。渊:深潭;腋:腋部。腋深如渊,穴在其下,故名。位于胸外侧区,第四肋间隙中,在腋中线上。举臂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

    词条中医学;针灸学;经穴别名;腧穴学
  • 浅谈历代医家对消渴的认识

    ...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气上溢,转为消渴。《灵枢·五变》谓:“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与热,热则消肌,故为消瘅。又谓:“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在病理...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10年第8卷第2期
  • 骨癌痛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

    ...ldquo;石瘤、“石瘕、“骨疽、“骨痹等范畴。《灵枢•刺节真邪论》云:“骨疼而肉枯,内伤骨为骨蚀,为昔瘤,以手按之坚,有所结,深中骨,气因于骨,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指的就是癌症骨转移...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学论文;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