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200条结果,用时0.092s
  • 第六节儿童多动综合征

    ...,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毒性及副作用。治疗以调整阴阳平衡为根本原则,并应注意适当延长治疗时间,以提高和巩固疗效。[病因病机]先天禀赋不足,产时或产后损伤,或后天护养不当,病后失养,忧思惊恐过度等为主要...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中医儿科学;第八章 心肝病证
  • 心系病证

    ...,主血脉,藏神明,其华在面,开窍于舌,与小肠相表里。阴阳气血是进行生理活动的基础。阳主要推动血液运行,血则可濡养神。的病理表现主要是血脉运行的障碍和情志思维活动的异常。的病理变化主要有...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学文档库;中医幻灯库
  • 心血管神经官能症中医辨证施治

    ...析:多见于中老年,年过半百,肾气渐衰,不能鼓舞阴阳,气虚则无以行血,阴虚则脉络不利,血行不畅,气血瘀滞。人参、麦冬益气养阴。朱砂、云苓、远志、枣仁、柏子仁安养神。五味子收敛气之耗散。桔梗引药上...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2期;中医中药
  • 第二节汗证

    ...多为阳虚。但小儿汗证往往自汗、盗汗并见,故在辨别其阴阳属性时还应考虑其他证候。本节主要讨论小儿无故自汗、盗汗,至于因温热病引起的出汗,或属重急病阴竭阳脱、亡阳大汗者均不在此例。小儿汗证,多属西医学植物...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中医儿科学;第八章 心肝病证
  • 尿毒症病案一则

    ...期。属中医关格范畴。病初阴虚阳亢,日久阳气虚衰而致阴阳两虚,脾失温煦、气血运行不畅、湿浊内生。治以滋阴扶阳、益气活血、泄浊解毒。处方:炙龟板15g,熟地黄20g,仙灵脾20g,仙茅15g,杜仲15g,黄芪35g,白术20g,益母草30g,丹参2...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9年第5卷第4期
  • 心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频发室性早搏及对NO、NOS、SOD影响的临床研究

    ...”[2],分为邪毒侵证、邪伤阴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4个证型。  1.2.3临床分期及分型临床分期分为急性期、恢复期、迁延期和慢性期;临床分型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3型。  1.3试验病例标准  1.3.1纳入标准确...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10期;医学研究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功能与中医辨证关系的研究

    ...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组,并将62例正常血压者设为对照组,应用XXG-E3型血管功能检测仪分别检测各组血管功能。结果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组之间脏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前后...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2期
  • 交泰丸合密蒙花辨证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新思路

    ...为随着DR的发生发展,其证候逐渐由阴虚向气阴两虚再向阴阳两虚演变,血瘀证表现也随之加重。DR发生发展与五脏虚损相关程度依次为:肾、肝、、脾、肺。认为肝肾虚损、阴损及阳、目窍失养是DR的基本病机;脾亏虚、因...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药物与临床
  • 心力衰竭中医病机及证候演变研究进展

    ...阳虚衰,气阴两虚证者少见,其余3证多见。但是中医讲阴阳平衡、互根互用.在衰发病中不可忽视阴虚的存在,阴阳失调是衰病理演变基础,阳虚证可出现于衰的各个时期。终末期以阳虚为主,而阴虚主要在衰的早中...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 气血两虚者可服用十全大补汤

    ...,以使身体更加强壮。中医认为,人们若能根据自身气血阴阳的偏损情况进行对“症进补,可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在临床上,十全大补汤是比较常用的补益方剂,该药的制用法为:取等量的党参、白...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