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30条结果,用时0.111s
  • 备用成方

    ...豆花银花连翘水煎,稍凉服。丰按∶香薷辛温香散,宜于阴暑而不宜于阳暑也。盖阴暑无汗,用香薷以发之;阳暑多汗,用之能无害乎?李时珍曰∶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犹冬月之用麻黄。由是论之,其发表之功可见矣。今人不...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时病论;卷之四;清;雷丰
  • 冒暑

    ...谓之暑病。”暑病古称中暍。后世有中暑、伤暑、阳暑阴暑之分,并有暑风、暑厥、暑痫、暑瘵、疰夏、伏暑等病。

    词条中医内科学;中医病证名;中医诊断学;中医学
  • 三伏身多恙三防保安康

    ...邪极易乘虚而入。因此,伏天既要防“阳暑”,也要防“阴暑”。古人讲,“夏不欲穷凉”,过度贪凉可致“热伤风”,而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受寒后常使病情加重。伏天不可贪凉饮冷贪凉露宿以及过吹穿堂...

    健康健康生活;养生保健;四季保健;夏季;生活
  • 空调型中暑选对药

    ...闷、舌苔白腻等症状。这也是一种中暑表现,中医称为“阴暑”,藿香正气属于辛温药品,能解表化湿,理气中,上述两种情况都能使用。每次可口服藿香正气水5~10毫升。使用其他剂型时应遵医嘱说明书。由于藿香正气水...

    健康健康生活;养生保健;四季保健;夏季;防病
  • 暑证(中同合参)

    ...也。盖动静不过劳逸之分。既均受暑治法不甚相远。至于阴暑。尤宜速辨。夫当盛暑之时。炎火若炙。静处深堂大厦。正以避暑。不近烈日。炎暑何来。即膏粱深处。亦有中暑之症者。盖不能无冒暑应接。正在动中得之耳。此静...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伤寒指掌;卷四瘟疫九传;清;吴坤安
  • ...,故名阳暑。治宜察气之虚实、火之微甚,或补或清,与阴暑之治不同。○阴暑者,因暑受寒也。凡人之畏暑贪凉,或于深堂大厦,或于风地树阴,或乍热乍寒之时不谨衣被,以致寒邪袭于肌表,而病为发热头痛、无汗恶寒、肢...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医述;卷五·杂证汇参;元;程杏轩
  • ...热,名曰伤暑。亭馆安逸得之,为中暑也。香薷饮只宜于阴暑,若阳暑服之,反为害矣。与人参白虎汤而愈。董仁仲,当暑天纳凉饮冷,忽头疼发热,霍乱吐泻,烦躁口渴,舌苔白滑,此阴暑也。得之过于寒凉,致周身阳气为阴...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续名医类案;卷四;清;魏之琇
  • 学术因争鸣而发展

    ...同名而全新的清暑益气汤。  他不同意东垣关于“阴暑阳暑的划分,指出“暑统风火而均属阳,寒统燥湿而均属阴,又说,“阳中惟风无定体,有寒风,有热风,阴中则燥湿二气,有寒有热,至暑乃天之热气...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文化
  • 《温热经纬》学术思想探析

    ...谓热与湿合始名为暑,然则寒与风合又将何称?更有妄立阴暑阳暑之名者,亦属可笑。如果暑必兼湿,则不可冠以‘阳’字;若知暑为热气,则不可冠以‘阴’字。”又指出:“若谓暑必兼湿,则亢旱之年,湿必难得,况兼湿...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 儿童服用抗生素后高烧不退应排查暑热症

    ...做之前,一定要请教医生后方可食用,因为暑热分阳暑阴暑,对不上症吃了不仅不治病,反而会加重病情。  三鲜饮:取鲜荷叶、鲜竹叶、鲜薄荷叶各30克加水煎煮,取汤拌蜂蜜代茶饮,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暑之功效。  ...

    参考资料行业资讯;临床快报;小儿科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