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60条结果,用时0.129s
  • 刘沈林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经验

    ...助辛,辟阴通阳,开泄湿浊,通畅气机:辅以黄芩、黄连苦寒沉降,下气燥湿,两药寒凉,既可遏制辛燥之品化热之势,又可救弊于已成,清泻湿热内蕴中焦之证,且黄连配干姜能泻能开,黄连清泻邪热为主,配干姜直入中焦,...

    参考资料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 怎样掌握急性肠炎的中医辨证治疗原则和方法?

    ...祛邪主以祛除湿邪。祛湿之不外芳香化湿、淡渗利湿、苦寒燥湿、祛风胜湿,辛通泄湿,健脾运湿、温阳化湿等。应分别根据寒、热、表、里、阴、阳、虚、实随证辨证选药,再加用健脾益胃之品。  急性肠炎虽然是实邪致...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疾病类;消化道炎症与溃疡病防治186问
  • 《伤寒论》清法研究

    ...心下硬满,按之则痛,脉浮滑,治以小陷胸汤。方以黄连苦寒清泄心下热结;半夏辛温祛痰涤饮开结;瓜蒌清热化痰,诸药合用辛开苦降,清热开结化痰。  1.7清热逐水适用于大结胸证。太阳病误下,邪热内陷与水饮相搏,...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3期
  • 辛开苦降法在脾胃病中的证治研究进展

    ...“八中“和、“消的范畴,系指将辛温与苦寒两类不同性味与功用的药物,相互配伍合用的一种常用独特的治疗方,以调整脾胃的脏腑功能,使中焦气机通畅,气化功能正常,调理全身之阴阳平衡,对脾胃系统...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 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

    ...4h,仍时觉头昏乏力、纳少、气短。考虑久用黄连,过于苦寒,遂原方去黄连,加党参12g,白术10g,继服调整后的方药15剂,患者病情痊愈。  按:本案因患者痰热内郁,上扰于心神所致。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日久积湿生痰...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9期
  • 缪仲醇阴阳脏腑虚实论治

    ...治宜生精补血。气清虚热敛摄。酸寒甘寒甘平咸寒。略兼苦寒。表虚。其证自汗恶风。洒淅寒热。善就温暖。脉浮无力。治宜甘酸补敛。益气实表。里虚其证洞泄或完谷不化。心腹痛。按之即止。或腹胀。或伤寒下后痞满。治宜...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内经博议;附录;清;罗美
  • 小儿泄泻时中医常用的治疗法则有哪些?

    ...床上须随证应变。此外,还应注意下列之点:  ①清热苦寒汤药,不可长期饮服,因过服苦寒,则损伤脾胃;②淡渗利湿之剂,不可用之过多,因淡渗分利太过,则招致津枯阳陷;③补虚药品,不可纯用甘温,因太甘则生湿;...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疾病类;腹泻防治300问
  • 健脾利湿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止。红藤利气散结清利肠道;黄芩清热解毒,小剂量尚有苦寒燥湿健脾作用,木香理气醒脾,白芍有泻肝缓急止痛的作用。服用本方后痛泻之征逐渐好转,可继服香砂六君丸或参苓白术丸之类调理脾胃,以善其后。对于肝郁气滞...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18期
  • 二妙丸

    ...车丸或导水丸、神芎丸下伐,后以趁痛散服之。方中黄柏苦寒清热,苍术苦温燥湿。二药合用,使湿去热清,诸症自除。本方早见于《世医得效方》卷九,名苍术散,治证相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载有二妙丸...

    词条中医学;方剂;中成药
  • 黄连

    ...∶治痢必先汗解其外、后调其内、首用辛凉以解表、次用苦寒以清里。痢有虚实寒热之分、白属气分、红属血分、红热白寒之说非也、须凭脉证、而为凉泻温补。)痞满嘈杂。吞酸吐酸。(因肝火郁而成者、同吴萸降火开郁。)...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本草从新;卷一草部;清;吴仪洛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