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1000条结果,用时0.152s
  • 中医所称的“血淋”是什么,如何认识血淋的发病机理?

    ...而见虚实夹杂证。其发病机理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膀胱湿热:多因阴部不洁,秽浊之邪侵入膀胱,酿成湿热,热盛伤络,迫血妄行,故小便涩痛有血,而成血淋。  (2)脾肾亏虚:久淋不愈,耗伤正气,或房事不节,皆可...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疾病类;尿路感染防治300问
  • 中医对前列腺增生症是如何认识的?

    ...肥甘之品,中焦湿热不解,下注膀胱,或肾移热于膀胱膀胱湿热壅滞,导致气化不利,小便不通,而成癃闭。  (4)脾气不升 劳倦伤脾,饮食不节,或久病体弱,致脾虚而清气不能上升,则浊阴不能下降,小便因而不利。 ...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疾病类;男科常见病防治300问
  • 慢性肾盂肾炎中医治疗六法

    ...脾关系密切。患病之初,感染湿热邪毒,身体壮实,多从膀胱湿热,肝胆郁热来进行辨治;患病日久,伤及人之脏腑阴阳气血,则多从气阴两虚,脾肾两虚,肾阴虚及肾阳虚等来进行辨析。现经综合相关医学文献及本人临床实践...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24期
  • 榆树的临床应用

    ...,有清热利湿、利尿消肿、止痛之功效。主治小便不利、膀胱湿热、尿急尿痛、小儿癫痫等病症。3.1尿路感染榆花20g,槐花20g,柳花20g,水煎服,每天2次。3.2膀胱湿热榆花20g,黄芩10g,黄柏10g,石膏20g,甘草3g,水煎服,每天2...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11A期
  • 尿后余沥

    ...利所致。新病排尿不畅而有余沥涩痛者称小便赤涩,多因膀胱湿热所致。参见小便余沥、小便赤涩:小便余沥指小便之后滴沥不尽的病症,多因肾虚膀胱冷所致。《圣济总录》卷九十二:“虚劳小便余沥者,肾气虚弱,而膀胱不...

    词条中医学;中医诊断学;问诊;问二便;中医症状名
  • 泻湿

    ...颇类于黄柏。但黄柏其味苦烈。此则味苦而甘。黄柏大泻膀胱湿热。此则其力稍逊。凡小便因热而见频数及或不禁。用此苦以入阴。寒以胜热。而使湿热尽从小便而出也。(频数既谓之热。则不禁当不得以热名。然不禁亦有因于...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本草求真;上编卷四泻剂;清;黄宫绣
  • 什么是三焦?

    ...,口苫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伯冷交替,脉弦数;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湿热的治疗,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化湿...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 【夏枯草】

    ...味。所以专入少阳。解风热之毒也。头乃太阳行经之地。膀胱湿热则生头疮。其主之者。气寒清热。味苦燥湿也。积聚而有形可征谓之症。乃湿热结气也。味辛可以散结。味苦可以燥湿热。所以主之也。瘿亦少阳之症。其主之者...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本草经解;卷二草部下;清;叶桂
  • 八正散合四妙丸治眩晕

    ...正散合四妙丸加减,方中瞿麦、萹蓄,味苦性寒,善清利膀胱湿热,有利小便,去淋浊,通癃闭之专长,车前子清肺利膀胱,滑石、栀子清利三焦,加以萆薢、土茯苓、茵陈、泽泻等清利之品,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合以四妙...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验案
  • 六、湿热缠绵

    ...影响,并常影响到其他脏腑。诸如肝胆湿热、大肠湿热膀胱湿热,包括痹证痿证、遗精带下、疥癣疹疮,甚至痰热壅肺、痰蒙心包等病变的形成,都往往与脾胃湿热的“波及、“下注、“瘀阻、“浸淫和“酿痰...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现代论著;内科疑难杂症辨治概要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