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30条结果,用时1.478s
  • 论吴又可《温疫论》(四条)

    ...不可枚举。所谓温者,大抵六淫之气,人感之而化为温热时邪是也。至论瘟疫,却无专门。吴又可当兵荒之际,瘟疫传染,欲另辟一书以济世,何不可有助于医,惜以温为瘟,字义不清,意在论瘟而说在于温。惟急下一说,合乎...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知医必辨;清;李冠仙
  • 论温热兼症疗法

    ...热,转成疟象也,温热症末路多有之。兼疟之症,乃寒暑时邪合病也,其症寒热有常期,疟症全具,但热多寒少,且多躁渴扰乱,热势迅速,或更昏愦,秽气触人为异,秋令多有之。温热症所以似疟者,因伏邪盘踞膜原,欲出表...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重订广温热论;第一卷温热总论;清;何廉臣
  • 乳蛾汤治疗小儿乳蛾36例

    ...称“单侧乳蛾”,两侧皆肿大者称“双乳蛾”。多由外感时邪,肺胃热盛,上蒸于咽喉而发本病。笔者近5年以来,以自拟乳蛾汤治疗本病36例,取得满意疗效,特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6例病人中男20例,女1...

    参考资料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2期
  • 清热散治疗小儿急性热症的的疗效观察

    ...邪后易于化热,因而无论感受风寒或风热外邪或感受温毒时邪,均以高热者居多,另外小儿又因“脏腑薄,藩蓠疏,易于传变”等病理特点,往往在感邪之后,外邪未罢,里热已炽,出现表里俱热之证。特别是我省地处高原,气...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11B期
  • 热脉案

    ...培养胃阴得安。(此症乃热兼疫邪。)余于丙夏,因诊视时邪染恙,寒热,脉浮大。服栀豉葱白汤,胸背汗,三日后热甚,渴烦少寐,舌苔黄变黑。服犀角、羚羊角、竹叶、芦根、藕、蔗诸汁,热稍平。逾夕,复壮热谵语神昏,...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类证治裁;卷之一热症论治;清;林佩琴
  • 伤寒论治

    ...必不恶寒而口渴。若伤寒则异是。其症由表而入里。初起时邪在太阳膀胱经。则头痛恶寒发热。脉浮。宜加味香苏散。或桂枝汤、麻黄汤、柴葛解肌汤。继传阳明胃经。则目痛鼻干。唇焦不渴。宜葛根汤。再传少阳胆经。则目眩...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笔花医镜;卷一;清;江涵暾
  • 论温热兼症疗法

    ...据,方于温热门求治,否则各按各门施治可也。若反混以时邪治之,为害甚矣!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重订广温热论;第一卷温热总论;清;何廉臣
  • 第一节感冒

    ...冒,所以邪气是感冒的重要因素。以风为首的六淫病邪或时邪病毒,侵袭人体的途径或从口鼻而人,或从皮毛而人。因风性轻扬,《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肺为脏腑之华盖,其位最高,开窍于鼻,职...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中医内科学;第一章 外感病证
  • 第一节黄疸

    ...参照本节辨证论治。【病因病机】黄疽的病因主要有外感时邪,饮食所伤,脾胃虚弱及肝胆结石、积块瘀阻等,其发病往往是内外因相因为患。1.外感时邪外感湿浊、湿热、疫毒等时邪自口而人,蕴结于中焦,脾胃运化失常,...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中医内科学;第五章 肝胆病证
  • 温热

    ...症。亦俱有之。冬月受邪。伏藏不发。至春时天暖。外感时邪。引动伏邪而发病者。名为伏气春温。若其人内无伏邪。春天感受温邪而即病者。此即发之春温也。夏令受热而即病者。此即发之热病也。内有伏邪。春令不发。至夏...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伤寒指掌;卷四伤寒类症;清;吴坤安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