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40条结果,用时0.103s
  • 脾的功能失常可致哪些月经病?

    ...脾之为病有虚有实,虚证多由阳虚、气虚所致,实证多由寒湿、湿热所造成。  (1)脾气不足:饮食失节,思虑劳倦,或久病伤气,均可导致脾气不足。脾气虚弱,运化无力,精微不布,机体失养,临床常见经行食欲不振、经行...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疾病类;月经病防治280问
  • 洪并锋翁脾阳虚寒湿内伏重用温补治法

    《程杏轩医案》辑录夏月伏阴在内,当于寒湿中求之。议以理中汤,温理脾阳。服药泻止呕减,舌苔少退。此由脾阳向亏,卑监之土,易于酿湿,阳气不足,寒自内生,既无外邪干之,本气自能为病。今既投机,只可于方内增分...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程杏轩医案;《程杏轩医案》辑录;清;程杏轩
  • 太阴病辨证

    ...阴证、寒证的一类证候。多表现为脾阳虚衰,邪从寒化,寒湿内生,以腹满、自利、口不渴为辨证要点。参见六经辨证:六经辨证为《伤寒论》的辨证方法。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是张仲景在《内经》...

    词条中医学;经络学;中医病证名;中医辨证方法
  • 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鉴别

    定义  寒湿困脾证:寒湿之邪,困遏中焦,运化失司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常见脘腹胀闷痞满疼痛,食欲不振,呕恶欲吐或黄疸等脾胃功能障碍及寒湿内盛的表现。  湿热蕴脾证:湿热之邪,内蕴中焦,纳运失职所表现的证候...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 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鉴别

    ...也。舌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而弱,均为阳虚、寒湿内盛之征。  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就其临床症状而言,二者均具备腹部症状,“盖腹中为至阴之地,脾胃大肠小肠居之……(《病机汇论》),故有“...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 脾阳不足证的性病后综合征有什么症状,怎样治疗?

    ...自汗为气虚之候;腹泄、会阴部不适、性冷漠、阴痒均为寒湿阻滞之候;舌淡苔白、脉虚为脾阳不振之候。治疗宜温中健脾,常用方药为附子理中汤加减:  制附子10g 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10g炙甘草10g  方中以制附子为主...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疾病类;性病防治420问
  • 太阴寒湿

    ...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概述:太阴寒湿为病机。伤寒太阴病的病理变化·太阴寒湿:太阴寒湿为伤寒太阴病的病理变化。指脾阳虚弱,运化失职,寒湿内生的病理变化。由太阳病误下,或阳明病失治、误治...

    词条中医学;中医病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病因病理学名词
  • 太阴虚寒

    ...疗不当,损伤脾阳,邪气内陷太阴或平素脾阳不足而感受寒湿寒湿直犯脾阳,致脾阳虚寒,湿困中焦,升降失司,清阳不升,寒湿下注。临床表现见腹满腹痛,呕吐,纳差,泄泻,舌淡苔白滑,脉沉迟。《伤寒论·辨太阴病脉...

    词条中医学;中医病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病因病理学名词
  • 湿寒病浅识

    ...症见身冷体倦,水谷不化,腹满肿满,呕逆泄泻等。  寒湿易伤阳气阻滞三焦  寒凝湿,湿裹寒,伤阳逾深,病势越重,湿寒黏滞,病伏愈慢,湿寒停滞,外邪又至,病见湿寒阴病。  湿寒之邪多直中中焦脾胃,引起清阳...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 肖挹主任医师运用茵陈桂枝汤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经验

    ...脾阳虚弱,湿浊内生;或生后为湿邪所侵,湿从寒化,致寒湿留滞中焦,中阳不振,脾虚失运,胃失摄纳,肝胆之络不通,疏泄失常,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而发为阴黄。此外,亦有因胎儿先天缺陷,胆道不通,或有阻塞,胆...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8年第4卷第1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