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60条结果,用时0.08s
  • 洞泄

    ...效良方·泻门》)。参见寒条。  ②濡泻别名。《医宗必读·泻》:“洞,一名濡泻,泻下多水也。”详见濡泻条。  ③脾泻别名。《医学真传·痢》:“痢下无积,日夜十余次,解时微痛,是名脾泻,又名洞泻。”...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中医词典;字母D
  • 五泄

    ...病名。见《宣明论方》卷十。又称鹜溏、鸭溏、鹜泻。《医宗必读·泻》:“鹜,中寒糟粕不化,色如鸭粪,澄沏清冷,小便青白,附子理中汤。”飧:飧为(飧音sūn孙)病证名。出《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又...

    词条中医学;中医病证名
  • 高国建:四神丸为“五更肝泻”之主方

    ...相火,而相火源于命门。先天真阳充足则肝气自敛,故《医宗必读》曰:“东方之木,无虚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四药合用,肝肾同补,脾肾同益,肝脾同调,肝木得先天之养、后天之培,自能疏畅达。  临床治验 ...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 四神丸加减治疗泄泻50例临床体会

    ...夹杂、寒热互见,故而辨证时要全面分析。在治法上,《医宗必读》提出治有九法,即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1.3治疗方法用四神丸加减治之,所用四神丸其由有四:一为脾虚不能制水;二为...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8年第6卷第5期
  • 半夏泻心汤临证之慢性结肠炎

    ...,可谓语简意明,论治有法有方。明代·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提出治九法: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是治疗学的一大发展,其实用价值,为后世临床所证实。清代·叶天士认为...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9年第10卷第6期
  • 协热自利

    协热自利  病证名。表热入里而致泻。又称火泻、火。《医宗必读·泻》:“火,腹痛泻水,肠鸣,痛一阵泻一阵,火也,黄芩芍药汤,张长沙谓之协热自利。”详见热泻、火条。作者: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中医词典;字母X
  • 泄泻之五脏论治

    ...功能失司,泻作矣,既所谓“脾虚湿困之证。如《医宗必读》中李中梓所论:“脾土强者,自能胜湿,无湿则不……若土虚不能制湿,则风寒与热皆得干之而为病。治宜选用芳香化湿、理气宽中、健脾和胃、消...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 浅议泄泻证治

    ...可形成泻。故而治则当以去除病因,调和中州为主。《医宗必读》提出治泻有九法:即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在治法上有了较大的发展。现就笔者所学及临床治泻经验做一概述,以备临...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7年第5卷第3期
  • 心肾阳虚证与脾肾阳虚证鉴别

    ...泻为主,治疗应温补脾肾,涩肠止泻,方用四神丸(《医宗必读》)。正如张景岳所说:“水肿证以精血皆化为水,多属虚败,治宜温脾补肾,此正法也。《医宗必读》治泻九法中亦提到“一曰酸收,泻下有日,则气散而...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中医诊断
  • 八味顺气散

    ...重订严氏济生方》之八味顺气散:别名:乌药顺气散(《医宗必读》卷八)。处方:白术白茯苓(去皮)青皮(去白)香自芷陈皮(去白)天台鸟药人参各30克甘草(炙)15克炒白术、茯苓、青皮、白芷、陈皮、乌药、人参各一...

    词条中医学;方剂;中药学;方剂学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