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200条结果,用时0.092s
  • 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鉴别

    ...者可有阳盛的病史。  寒湿困脾证,治疗宜散寒除湿,健脾温中,方用茵陈四逆汤(《张氏医通》);湿热蕴脾证,治疗宜清化湿热,健脾利胆,方用茵陈蒿汤加减(《伤寒论》)。正如《类证治裁》所云“阳黄系胃腑湿热熏蒸...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 小议白术

    ...大学扁鹊医学社白术,苦,温,色黄,为脾家之要药,能健脾化湿,固表。《名医别录》认为白术能“利腰脐间血”,笔者认为“利腰脐间血”可理解为健脾祛湿,湿去则血自行。《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的体会

    ...  1.2治疗方法  1.2.1寒湿泄泻  治则:温散寒湿健脾止泻。处方:补脾经、补大肠、分手阴阳、推三关、揉外劳宫、摩腹、揉龟尾、推上七节骨。  1.2.2湿热泄泻  治则:清热利湿、理中止泻。处方:清脾经、清大...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10年第6卷第6期
  • 泄泻中脘配天枢

    ...枢为大肠募穴,调肠以止泻;中脘腑会,又为胃之募穴,健脾胃而调肠止泻;关元温肾,足三里健胃,地机健脾,三穴共收温中散寒止泻之效。天枢治脾虚泄泻,宜针宜灸,不仅治虚证泄泻,亦可强五脏而健体,诚如《玉龙歌》...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 第一节黄疸

    ...不循常道,随血外溢的病机,其治疗大法为祛湿利小便,健脾疏肝利胆。故《金匮要略》有“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之训。并应依湿从热化、寒化的不同,分别施以清热利湿和温中化湿之法;急黄则在清热利湿基础上,合用解...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中医内科学;第五章 肝胆病证
  • 痢疾

    ...属湿重于热者,可去当归,加茯苓、苍术、厚朴,陈皮等健脾燥湿;若兼饮食积滞,嗳腐吞酸,腹部胀满者,加莱菔子,神曲、山楂等消食化滞;若食积化热,痢下不爽,腹痛拒按者,可加用枳实导滞丸行气导滞,泻热止痢,乃...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学文档库;中医幻灯库
  • 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养肝宜用熟地、当归、白芍、木瓜、鸡血藤、桑寄生;健脾益气选黄芪、白术、党参、山药。肝脾肾同健,则痹病自歼;祛风用威灵仙、全虫、乌梢蛇、桂枝等;清热毒祛湿浊宜用防已、薏苡仁、石膏、知母、苍术、黄柏等;...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 周斌从寒湿入络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思路

    ...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辨证属脾胃虚弱,寒湿入络。治以健脾益胃、散寒化湿、通络祛瘀。予健脾消痞汤:党参15g,茯苓20g,炒白术20g,甘草6g,法半夏15g,砂仁6g,甘松15g,高良姜15g,枳壳20g,厚朴10g,薏苡仁20g,蒲公英15g,...

    参考资料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 痹证治疗应该把握的若干问题

    ...温肾阳之巴戟天、仙灵脾、狗脊等品;(2)着痹扶正宜健脾祛湿。着痹之作,根本原因在于脾胃虚弱,或湿盛气虚之体复感外邪。故治疗以健脾益气,化湿和中为第一要务,亦为痹证治疗中最当考虑之因。痹证之所以长期不愈...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年第2卷第1期
  • 中医对新生儿黄疸寒湿阻滞型是如何辨证施治的?

    ...短少;舌苔白腻,舌质淡,为阳虚湿浊不化之象。治法:健脾和胃,温化寒温。  方药:方用茵陈理中汤加减。药用茵陈12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甘草6克。  加减:湿盛者,加茯苓;寒甚者,加附子。作者:不明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疾病类;贫血防治333问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