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近年关于病毒感染与自身免疫病发病研究较多,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自身免疫病发病的相关性受到广泛关注,较多研究表明HBV感染与自身免疫病发病关系密切[1,2],其机制可能是HBV通过分子模拟、Bystandereffects(旁观...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0年第8卷第6期...最有效办法。乙型肝炎目前仍是医学界的一种疑难病症。乙型肝炎病毒(HBV)于1970年为丹氏(Dane)首先发现。乙型肝炎病毒引起乙型肝炎,旧称血清型肝炎。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蛋白质颗粒有三种形式:(1)大球形颗粒即丹...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临床医学与专科论文;检验医学...、临床意义及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1病原学特点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科,是乙型肝炎的病原体,电镜下能看到三种不同形态的颗粒。大球形颗粒:直径42nm,具有双层衣壳结构,是完整的HBV颗粒,具有传染性[1];...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9年第9卷第8期【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检测结果OD值的质量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将同一份标本血清分别加入两块预先包被的酶标反应板内,在同一时间按照两种不同的预温方式一同在37...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4期;论著【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定量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慢性乙型肝炎病人70例,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入院时第一份血清HBV相关抗原、抗体的含量,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HBVDNA...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齐鲁医学杂志;2009年第24卷第1期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组为双股环状DNA,由3200个核苷酸组成,分为4个开放读框(ORF),也就是说是4个编码区,即S区(包括S、前S1、前S2)、C区(包括C和前C区)、X区和P区,该4个基因区均可发生突变,不同基因区段出现突变的频...
健康求医问药;疾病专题;肝病专题;肝病诊治200问;肝病的研究资讯【摘要】目的探讨原花青素对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与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实验:将乙型肝炎病人血清加入不同剂量的葡萄原花青素(GPC),于37℃下作用12h后用ELISA法测定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的吸光度值。临床试验:...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齐鲁医学杂志;2010年第25卷第5期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一般通称e抗原。它来源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是核心抗原的亚成分,或是核心抗原裂解后的产物。e抗原是可溶性蛋白。当核心抗原裂解时,可溶性蛋白部分(即e抗原)就溶于血清中,存在于血液循环...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疾病类;肝炎肝硬化防治454问...可能有以下机制单独或协同参与HBVGN的发病。 1.1HBV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引起免疫损伤,这是最可能的致病机制,目前证实有两种形式致病。 1.1.1循环免疫复合物:人体受HBV感染后,依次在血中产生抗HBc、...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滨州医学院学报;2007年第30卷第5期我国在世界上属于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者已超过10%,HBV具有明显的种属及嗜肝特性(尽管其亦可感染肝以外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如脾、睾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等),...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年第5卷第3期;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