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药物按其作用机制大体上分为抗凝(血酶)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一)抗凝药物1.间接凝血酶抑制剂抗凝血酶III依赖性:肝素?低分子肝素?类肝素?2.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重组水蛭素(hirudin)及其衍生物(hirulog?hirugen等)?3...
参考资料医学教育;学术活动...抗凝血作用,但刺参体壁酸性粘多糖在体外有明显的抑制血小板解聚作用,由于它使血小板聚集性增高,产生血小板自发性聚集,在血循环中的血小板聚集体不能通过脏器和组织中的毛细血管而被扣下出现血小板减少。药理研究...
参考资料药品天地;专业药学;中药大全;中药研究与新药申报...常,神经症状即消失。(4)血液成分改变。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或白血病时,血液有形成分在脑微血管中淤积,阻塞微血管,影响脑供氧供血,可发生一过性脑供血不足。 低分子肝素钙具有抗凝、抗血栓作用。其作用特...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9年第10卷第8期...甾体抗炎药最常用的是阿司匹林,其通过不可逆抑制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阻止花生四烯酸转化为血栓素A2,从而阻止了血小板的活化、聚集以及活化血小板内部介质的释放。阿司匹林的血浆半衰期是15~20min,主要由肝脏代谢,...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1年第9卷第10期...副作用小,LMWH仅轻度影响活化的APTT和PT,基本上不影响血小板数量和功能,故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低,LMWH与血聚蛋白的结合力低,生物利用度90%(普通肝素约为15%~30%)半衰期为2~6h(普通肝素为1~2h),故抗凝效...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11期;经验交流...:正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其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均在血管的中轴流动,血浆流动于有形成分与血管壁之间。若血流速度缓慢,血液中有形成分可停滞于血管壁。这便给血栓形成造成机会。首先是白细胞,然后血小...
词条疾病...国货当自强目前临床上治疗血栓性疾病的药物主要分为抗血小板类药物、抗凝血药物和溶血栓药三大类。目前,此三类药物呈现各为三分天下的态势,2003年~2004年各大类别市场份额没有太大的变化。临床使用的抗血栓药物约有2...
医药产业医药经济;分析与评论...能紊乱则促进脂质和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沉积和溶解,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内皮调节血栓前和抗血栓的产物、生长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质。正常情况下,内皮维持血液的流态,并预防循环中细胞的活化。动脉粥样硬化在动脉...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1期...因为妊娠期有栓塞的有利条件,如纤维蛋白原增加2倍,血小板数在妊娠期比非孕期增多,早期妊娠时平均为210×109/L,中期为203×109/L,晚期为184×109/L,凝血因子Ⅴ、Ⅶ、Ⅷ、Ⅸ、Ⅹ、Ⅻ浓度亦均增加。疾病描述:妊娠时较易发...
词条疾病;妇产科...疗肺栓塞疗效确切,但有一定副作用,较常见的是出血和血小板减少。普通肝素抗凝作用复杂,与凝血因子的结合位点较多,对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都有影响,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会比较高,而低分子肝素只能结合抗凝血酶...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