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50条结果,用时0.05s
  • 论吴又可《温疫论》(四条)

    ...温者,大抵六淫之气,人感之而化为温热时邪是也。至论瘟疫,却无专门。吴又可当兵荒之际,瘟疫传染,欲另辟一书以济世,何不可有助于医,惜以温为瘟,字义不清,意在论瘟而说在于温。惟急下一说,合乎温症,其他论说...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知医必辨;清;李冠仙
  • 重读《温疫论》的收获

    ...末崇祯十六年(即1642年)的200多年间,全国共发生大的瘟疫就有十九次之多(中医所谓“瘟疫”是指恶性传染疾病而言),在吴又可先生的家乡江苏吴江县,瘟疫流行十分严重。在《吴江县志》中记载着当时吴江的瘟疫情况:...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 中医药:与瘟疫的千年角力

    明朝末年的中国医学名家吴又可在创作《瘟疫论》时肯定没有想到:361年后,他为防治传染病所开的一剂药方又被后人用来应对一种全新的病毒。2003年4月下旬,新加坡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陈鸿能博士给中国中医研究...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文化
  • 论吴又可达原饮不可以治温病

    ...辛巳,疫气流行,山东、浙江南北两道感者尤多,遂着《瘟疫论》一书。首载达原饮,为治瘟疫初得之方,原非治温病之方也。疫者,天地戾气,其中含有毒菌,遍境传染若役使然,故名为疫。因疫多病热,故名为瘟疫(病寒者...

    参考资料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 56.论吴又可达原饮不可以治温病

    ...辛巳,疫气流行,山东、浙江南北两道感者尤多,遂着《瘟疫论》一书。首载达原饮,为治瘟疫初得之方,原非治温病之方也。疫者,天地戾气,其中含有毒菌,遍境传染若役使然,故名为疫。因疫多病热,故名为瘟疫(病寒者...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医论;清;张锡纯
  • 第一节·通论

    上编·学说辩正第三章·温病瘟疫之辨析热为火之用,火为热之体,故言火则不言热,言热则不言火,一而二,二而一也。温者,热之不甚者也。六气言火不言温,举一以概二也。曰温热者,乃温病热病之总称。邪之轻者为温,...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温病正宗;上编·学说辩正第三章·温病瘟疫之辨析;近代;王德宣
  • 辨吴又可偏用大黄

    卷之四·辨疑瘟疫一症,感邪疠之毒十之六,感温热之毒十之四,故用黄连解毒等汤。不唯在表时服之,寒凝血滞,厥疾不瘳。即邪热内传,应服凉药,余往往不用黄连。不过生地、丹皮、二冬、元参、银花、童便,极数用石膏...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松峰说疫;卷之四·辨疑;清;刘松峰
  • 辨吴又可疫有九传治法中先里后表

    ...日内又发热,反加头痛,身痛,脉浮者,宜白虎汤。按其瘟疫初起治法云∶脉长洪而数,大汗多渴,此白虎汤症。又云∶白虎治瘟疫脉长洪而数。又云∶脉长洪而数,白虎清凉解散,服之或战汗自汗而解。是凡三言白虎症,而绝...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松峰说疫;卷之四·辨疑;清;刘松峰
  • 瘟疫一证,历代明哲具有成方。如仲景有大青龙汤、阳旦汤,越婢汤、黄芩汤、白虎汤、大小柴胡汤、三承气汤、麻黄升麻汤,诸条列瘟疫之见证,为汗法、下法、和法、双解法,轻重深浅,纤毫备具。特散见于诸经条中而未...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广瘟疫论;序;明;吴又可
  • ...论著《伤寒杂病》诸书及《咳论注》、《疟论注》、《广瘟疫论》凡十数种,皆先世父雪村先生行楷细字,录藏于家。近书坊中有刻本《瘟疫明辨》四卷,祖启购阅之,即先大父存存书屋《广瘟疫论》也。虽易其名,幸未改窜其...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广瘟疫论;序;明;吴又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