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30条结果,用时0.091s
  • 朱秉宜教授自拟三黄凉血汤治疗痔术后出血的经验

    ...表明,三黄凉血汤具有清热凉血、行气散瘀之功,适用于湿热下注出血患者,并有效缓解疼痛、脱出等症状,促进愈合。根据三黄凉血汤的组方及临床疗效,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以下几个方面。3.1止血、改善微循环及...

    参考资料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 中医结合手术治疗混合痔50例

    ...血为主10例,以脱垂为主26例,两者均有14例。证候分型:湿热下注36例,风伤肠络6例,气滞血瘀3例,脾虚气陷5例。  1.2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均选择手术治疗,术后中药内服、外洗、外敷治疗。  1.2.1手术方法手术方式采用外...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6期
  • 第一节痔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方药:凉血地黄汤加减。(二)湿热下注便血色鲜,量较多,核脱出嵌顿,肿胀疼痛,或糜烂坏死;口干不欲饮,口苦,小便黄;苔黄腻,脉潘数。辨证分析:湿热下迫大肠,迫血妄行,则大便下血;...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中医外科学;第七章 肛门直肠疾病
  • 中医治疗痔病新方法

    ...100%,治愈率为90.51%。  3讨论  中医认为病是由于湿热下注,热毒蕴结,或风湿燥热四气相结合所致,所以应选用收敛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燥湿祛风的药物治疗。方中白矾具有解毒杀虫、燥湿止痒的功效;五倍子...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年第2卷第1期
  • 中医药治疗痔疮的研究概述

    ...宜益气固脱、补血、理气通腑、活血化瘀。王明轩[4]型、湿热下注型、气滞血瘀型、脾虚气陷型4型,治则: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清热利湿、消肿止痛;行气活血、化瘀止痛;补气健脾、升陷固脱。魏照洲[5]认为疮多由风、...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 李心茹:浅谈肛门病术后肛缘水肿的防治

    ...。中医认为肛门病术后局部肿胀是经络阻滞、气血凝聚、湿热下注、热毒炽盛或血不循经,溢于脉外所致。其水肿组织透明,时间稍可见中结瘀血,常见于肛门一侧或一周。水肿的发生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也延长了疗程,影响...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 消脱止合洗必灵薰洗剂治疗痔48例

    ...的疗效优于对照组。3讨论中医学认为,疾的发生多为湿热内生,下注肛门使肛门局部气滞血瘀,筋脉横结所致。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活血止痛。方中明矾燥湿收敛,止痛;月石、荔枝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生川乌、...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8期
  • 中药-白杨叶熏洗法治疗内痔脱出38例

    ...,中气下陷,无以摄纳,而出现内脱出而不易还纳,若湿热下注,复感风毒,气血瘀滞,热盛重灼,则局部红肿溃烂,疼痛难忍。治宜补气升提,补血养血,祛湿清热,收敛止痛。白杨叶气味苦寒无毒,苦能坚阴燥湿,寒能泻...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15期
  • 注射切扎法配合中药坐浴治疗环状混合痔68例体会

    ...浸泡到为宜)。每次熏洗10~15min。中医学认为大多是湿热下注,热盛肉腐所致,以上中药具有清化湿热,活血止血,消肿止痛的作用。上药坐浴外用可减少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水肿、加速创口痊愈,缩短疗程。  2结果  ...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2期;经验交流
  • 肛肠疾病术后中药熏洗坐浴疗法的临床应用现状

    ...野菊花、黄柏,龙胆草等。③清热利湿、活血消肿:肛门湿热下注导致肛门肿痛者,临床见于外水肿、肛瘘等。常用药荆芥、防风、苍术、黄柏、五味子等。④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用于局部肿块硬结者,多用于炎性水肿、...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