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50条结果,用时0.05s
  • 正体类要

    拼音:zhèngtǐlèiyào概述:《正体类要》为骨伤科专著。二卷。明·薛己撰。刊于1529年。主要内容:上卷首载正体主治大法凡19条,次载作者扑伤、坠跌、金伤及汤火伤等类共64种病证的医案。每证1-3例不等;下卷为伤科所用方剂...

    词条词条;中医学;书籍;古籍;明代;中医骨伤科著作
  • 加味归脾汤

    ...水煎,乳母服,儿亦服之。摘录:《保婴撮要》卷十三《正体类要》卷下:加味归脾汤:处方:当归3克,茯苓3克,白术3克,炙黄芪3克,龙眼肉3克,远志3克,炒酸枣仁3克,木香1.5克,炙甘草0.9克,人参3克,柴胡2克,山栀2克。...

    词条中医学;方剂学;方剂
  • 薛己

    ...》、《外科枢要》、《外科经验方》、《疠疡机要》、《正体类要》、《本草约言》、《口齿类要》、《痘疹方论》及《薛氏医案》。其增补辑注他人之医著亦不少,如《名医杂著注》、《校注陈氏小儿痘疹方论》、《校注妇人...

    词条词条;中医学;中医学家;明代;人物百科;世医;针灸学家;针灸学
  • 薛氏医案

    ...》、《外科心法》、《外科枢要》、《外科经验方》、《正体类要》、《口齿类要》、《疠疡机要》、《妇科撮要》。所注疏有王纶《明医杂著》,陈自明《外科精要》及《妇人大全良方》,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钱乙《小...

    词条中医学;古籍;书籍;中医医案著作;中医学丛书
  • 参附汤

    ...学专业词典];概述:参附汤同名方剂约有十一首,其中《正体类要》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人参12g、炮附子9g,具有益气,回阳,固脱之功效,主治因阳衰至极、元气大亏所致的脱证,是治疗阳衰至极,阳气暴脱证的代表方...

    词条方剂;温里剂;回阳救逆剂;中医学;方剂学;中药学
  • 正体

    拼音:zhèngtǐ英文:part正体为整复之意,即整治人体骨折、损伤。系人体因骨折、脱臼发生变形通过手法、手术恢复正常体态之谓。出《正体类要》上卷。明、清时代正骨科也有称为正体科的。

    词条中医学;中医治法;中医治法
  • 四斤丸

    ...浸药酒少和不尽,更添酒炼之。愈后常令服,永不发。《正体类要》卷下方之四斤丸:组成:肉苁蓉(酒浸)、牛膝(酒洗)、天麻、干木瓜、鹿茸(炙)、熟地黄(生者自制)、菟丝子(酒浸煮,杵)、五味子各等分。制备方...

    词条中医学;中药学;方剂;强筋壮骨;补损扶虚;祛湿剂;方剂学
  • 白丸子

    ...有块,上冲欲吐者。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水送下。《正体类要》卷下方之白丸子:组成:半夏7两(生用),南星2两(生用),川乌(去皮脐,生用)5钱。制备方法:上为末,用生姜汁调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

    词条中医学;中药学;方剂;方剂学
  • 十味参苏饮

    ...nsuPotionofTenIngredient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十味参苏饮出自《正体类要》卷下。组成为人参、紫苏、半夏、茯苓、陈皮、桔梗、前胡、葛根、枳壳各一钱,炙甘草五分。加生姜,水煎服。治气逆血蕴上焦,发热气促,或咯血衄血,或...

    词条中医学;方剂
  • 骨骱接而复脱

    ...gǔjièjiēérfùtuō骨骱接而复脱病名。即习惯性脱臼。见《正体类要》上卷。常因肝肾虚损,气血不足,筋肉松弛引起;或因外伤性脱臼治疗不当,关节结构破坏所致。常由于旋转不慎或扭、拉等动作而造成重复脱臼。证见局部疼...

    词条中医病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