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60条结果,用时0.069s
  • 第二节阴痒

    妇女外阴及阴道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增多者,称为“阴痒”,亦称“阴门瘙痒”、“阴空格”。本病相当于西医学外阴瘙痒症、外阴炎、阴道炎及外阴营养不良。[病因病机]主要机理有虚、实两个方面。因...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中医妇科学;第十四章 前阴病
  • 带下证治

    卷二带下门邪入胞中吴茱萸,赤粘连栀青防栀,白主益气黑六味,黄淡六君或归脾。【注】带下因六淫之邪入于胞中者,宜吴茱萸汤。若色赤、色黄而浊粘者,热也。色黄者,加黄连、栀子;色青者,加防风、栀子。若色白、色...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妇科心法要诀;卷二带下门;清;吴谦等
  • 带下证治

    卷四带下门2.邪入胞中吴茱萸,赤粘连栀青防栀,白主益气黑六味,黄淡六君或归脾.【注】带下因六淫之邪入于胞中者,宜吴茱萸汤.若色赤,色黄而浊粘者,热也.色黄者,加黄连,栀子;色青者,加防风,栀子.若色白,色黑而清稀者,虚寒也.色...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医宗金鉴;卷四带下门;清;吴谦
  • 顾映玉:湿热带下不可过用苦寒

    带下俗称白带,是健康女性阴道排出的一种液体,色白或无色透明,性黏而不稠,量适中,无特殊臭气。白带不仅能滑润阴道,还能起到防邪入侵的作用。当人体正虚或邪盛之时,带下性质就会变异。  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 易黄汤

    ...白果12g,具有固肾止带,清热祛湿之功效。主治肾虚湿热带下证。易黄汤为治肾虚湿热带下的常用方。现代常用于宫颈炎、阴道炎等属肾虚湿热下注者。方名:易黄汤组成:山药一两(炒),芡实一两(炒),黄柏二钱(盐水炒...

    词条方剂;固涩剂;固崩止带剂;中医学;方剂学;中药学;固肾止带;清热祛湿
  • 带下为病,治从肝脾

    带下属妇女正常生理现象,是润于阴户内的一种无色、质黏、无臭的阴液,其量不多。故王孟英云:“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若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臭气异常,或伴局部或全身症状者,则称为带下病...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10期
  • 易黄汤加减治疗带下病50例

    【摘要】目的观察易黄汤加减治疗带下病的效果。方法对50例患者采用易黄汤加减治疗。结果显效38例,占76%;好转10例,占20%;无效2例,占4%;总有效率96%。结论易黄汤加减治疗带下病有较好的疗效。【关键词】易黄汤;带下病...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1期
  • 带下病如何辩证施治

    带下指阴道壁及宫颈等组织分泌的一种黏稠液体。在发育成熟期或经期前后、妊娠期带下均可增多,带下色白无臭味,这是生理现象。当阴道、宫颈或内生殖器发生病变时,带下量明显增多,并且色、质和气味异常,伴全身或局...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 立足脾胃止带下

    李某某,女,30岁。2005年9月17日初诊。患者带下量多2年余,时腹中作痛。西医院诊断为霉菌性宫颈炎,进行过抗真菌治疗,效不佳。北京中医药大学聂惠民教授诊见患者带下量多,色黄,外阴瘙痒,身体倦怠乏力,胃脘胀满不...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验案
  • 田淑霄治疗带下病验案

    宋某,女,27岁,2010年8月11日初诊。主诉:带下量多,色黄,如豆渣样,阴痒,伴四肢无力。月经周期正常。末次月经7月23日。13岁月经初潮,西医检查有宫颈糜烂。舌胖大有齿痕,苔白,脉弦细。证属脾虚湿热下注,治以健脾...

    参考资料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