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部内容中 找到80条结果,用时0.18s
  • 标本

    ...中府、肺俞、风门、膻中诊治肺的疾病;取脾俞、食窦、章门、中脘诊治脾胃疾病;取肾俞,关元、气海、维道诊治肾、肠、胞宫和下焦疾病。此外,根据标本上下经气相互贯通的理论,上病可下取,下病也可上取,有取用头身...

    词条中医学;经络学;毒理学;中医基础理论;针灸学
  • 膀胱募

    ...用,主治闭经,恶露不止。中极配中封、脾俞、小肠俞、章门、气海、关元,有调养肝脾,调理冲任的作用,主治白带,白浊,梦遗,滑精。中极配子宫、三阴交,治月经不调、阴挺。中极配肾俞、三阴交、关元,治遗尿、尿闭...

    词条中医学;针灸学;经穴别名;腧穴学
  • 王文中:胆的系统功能态初探

    ...陵泉,髓会绝骨;与他经交会有骨会大杼(足太阳),脏会章门(足厥阴)。  3.头穴多。胆经三线绕头,穴位多至40个,占本经88穴的45.5%。胆经与他经在头部相互交会的穴位有57个(本经38个,他经19个),并与诸阳经、足厥阴经交...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 王富春教授点穴推拿疗法经验

    ...止痛。取穴:中脘、内关、梁丘、足三里、胃俞、脾俞、章门。操作:拇指按压脾俞、胃俞、足三里、梁丘,每穴1~2min;一指禅推中脘穴1~2min;按揉章门穴1~2min;点按内关穴1~2min。双侧穴位交替进行,至局部产生酸胀得气...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推拿疗法杂志;第二卷第四期;理论综述
  • 腧穴

    ...达到治疗目的。这是腧穴之所以能够治疗疾病的基础。腧穴的名称:在《内经》中,腧穴被称作“节”、“会”、“气穴”、“气府”、“空(孔)”、“骨空”、“原”、“络”、“俞”、“溪”、“谷”等,《针灸甲乙经》...

    词条中医学;针灸学;腧穴学
  • 经络

    ...穴、下合穴、交会穴等的含义及其作用,记述了160余个腧穴的名称、部位或取法,对腧穴的功能特点已有比较完整的认识。《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对腧穴作了基本的定义: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

    词条中医学;针灸学;经络学;中医基础理论
  • 第二节 经络腧穴各论

    ...(奥狄氏)括约肌痉挛的作用大于足三里、阳陵泉。  章门  [定位]第十一肋端。(图10-46)  [主治]腹胀、泄泻、胁痛、痞块。  [操作]直刺0.8-1寸。  期门  [定位]乳头下下,第六肋间隙。(图10-49)  [主...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中医学基础
  • 呃逆

    ...主。取天突、膈俞、内关、足三里、中脘、关元、胃俞、章门、脾俞。随证配穴:兼呕吐酸水或清水者,加梁门。刺灸方法:针用泻法,加灸。方义:天突为任脉和阴维脉之会,能和中降逆。内关通阴维,能宽胸利膈。膈俞有利...

    词条分类词条分类;呃逆
  • 打呃

    ...主。取天突、膈俞、内关、足三里、中脘、关元、胃俞、章门、脾俞。随证配穴:兼呕吐酸水或清水者,加梁门。刺灸方法:针用泻法,加灸。方义:天突为任脉和阴维脉之会,能和中降逆。内关通阴维,能宽胸利膈。膈俞有利...

    词条中医学;中医内科学;中医症状名;中医常见病
  • 膈肌痉挛

    ...主。取天突、膈俞、内关、足三里、中脘、关元、胃俞、章门、脾俞。随证配穴:兼呕吐酸水或清水者,加梁门。刺灸方法:针用泻法,加灸。方义:天突为任脉和阴维脉之会,能和中降逆。内关通阴维,能宽胸利膈。膈俞有利...

    词条疾病;呼吸内科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