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部内容中 找到200条结果,用时0.077s
  • 附辨舌

    卷七张三锡曰∶“《金镜录》载三十六舌,辨伤寒之深浅吉凶,可称详备。然细讨究,不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而已。”陶节庵曰∶“伤寒邪在表,则舌无胎。热邪在表,则胎渐生,自白而黄,黄而黑,甚则黑裂矣。黑胎多...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脉诀汇辨;卷七;清;李延昰
  • 附∶辨舌

    卷十九(补遗)问诊张三锡曰∶金镜录载三十六舌,辨伤寒之深浅吉凶,可称详备。然细讨究,不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而已。陶节曰∶伤寒邪在表,则舌无苔。热邪在表,则苔渐生。自白而黄,黄而黑甚则黑裂矣。黑苔多...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医灯续焰;卷十九(补遗)问诊;清;潘楫
  • 安胎散

    ...夏碍胎,宜少用为妥。摘录《胎产新书》卷一《重订通俗伤寒论》处方生白术、黄芩、炒白芍各等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妊娠伤寒已外解,脾气虚馁,热乘虚陷,胎动不安。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生姜2片,大枣3枚,煎浓汁调...

    词条方剂学;方剂
  • 附辩舌

    续集脉诀四言举要卷下问诊张三锡曰金镜录载三十六舌辩伤寒之深浅吉凶可称详备然细讨究不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而已陶节庵曰伤寒邪在表则舌无胎热邪在表则胎渐生自白而黄黄而黑甚则黑裂矣黑胎多凶若根黑或中黑或尖黑皆属...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本草品汇精要;续集脉诀四言举要卷下问诊;元;王好古
  • 第四·生斑舌

    ...。爰述其言曰。“全舌纯红而有小黑点者。脏腑皆热也。伤寒邪传阳明府。失治、以致邪火逼入三阴证。或疫毒直中三阴证。或实热人误服辛温药。燥伤三阴证均有之。不论老少何病何脉。见此舌,即宜十全苦寒救补汤。(生石...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敖氏伤寒金镜录;元;杜本
  • 汪琥

    拼音:wānghǔ汪琥清代医家。字苓友,号青溪子。江苏长州人。于伤学有造诣,博览前人关于伤寒之各种著作,著有《伤寒论辨证广注》、《中寒论辨证广注》、《痘疹广金镜录》、《养生君主编》等多种著作行世。

    词条人物百科;清代;医家
  • 杨恒山

    拼音:yánghéngshān杨恒山明代医家。履贯未详。精于医道,于《伤寒论》颇有研究,尝撰有《伤寒宗陶全生金镜录》一书,未见行世。

    词条人物百科;明代;医家
  • 杨恒山

    杨恒山  明代医家。履贯未详。精于医道,于《伤寒论》颇有研究,尝撰有《伤寒宗陶全生金镜录》一书,未见行世。作者: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中医词典;字母Y
  • 第九·虫碎舌

    ...之”之证。则邵氏之言。又为疳蚀之症矣。小承气汤(从伤寒论新补)大黄(四两)厚朴(二两,炙去皮)枳实(三枚大者炙)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敖氏伤寒金镜录;元;杜本
  • 第十四·黑心舌

    ...。其阳虚极”之候也。其二。脉浮滑者。可汗。即仲景《伤寒论》所谓“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之候也。其三。脉沉实者。可下。其舌如中黑无苔而舌底干燥有小点纹可见者。乃胃经实热。治宜三黄白虎汤(黄连、黄芩...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敖氏伤寒金镜录;元;杜本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