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部内容中 找到300条结果,用时0.251s
  • 朱南孙治疗女科顽症医案

    ...运行失畅。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血瘀,冲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是引起痛经的主要机理。因此,朱师治痛经“以通为主”。她从古方失笑散、通瘀煎、血竭散等化裁创制了一首专治血瘀型重症痛经的验方——加味...

    参考资料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 郭志强教授治疗膜样性痛经经验

    ...疗效卓著。笔者有幸跟师随诊,试探讨郭老师治疗膜样性痛经的独到之处。1病因病机膜样性痛经.又称脱膜性痛经,因子宫强烈收缩而致经行小腹剧烈疼痛。甚者恶心呕吐,四肢厥冷,并伴经量过多,掉下腐肉样血片,属于功...

    参考资料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 中药治疗痛经疗效观察

    ...、白芍各10~30g,当归、川芎、甘草各10~20g,为主方。气滞血瘀型主方加柴胡、香附、桃仁各6~15g;寒凝血瘀型主方加艾叶、吴茱萸各10~15g;血热挟瘀型主方加丹皮、炒栀子、黄芩各10~20g;气血虚挟滞型主方加黄芪、党参、熟地...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3期
  • 子宫腺肌病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的分型论治有着不同的见解。唐玉琼将本病分寒凝血瘀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瘀热内阻4型,分别治以温经散寒、理气行滞、健脾益气、化瘀清热。用验方进行加减,基本方药物组成为紫草30g,鹿含草20g,炒蒲黄、五灵脂、莪...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 中医诊治痛经的体会

    ...。中医称本病为“经行腹痛。有虚实之分,临床可分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湿热下注四个证型。1气滞血瘀1.1临床表现症见每于经前一二天或月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或伴胸胁乳房胀,心烦急躁易怒,胸闷,经量少...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8年第4卷第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60例

    ...香附,加黄柏、大黄;气短心悸加人参、黄芪、柏子仁;气滞血瘀者加乌药、五灵脂、桃仁。1.4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6个月内未见复发。无效:症状略有改善或无任何改...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6期
  • 压耳穴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病位在冲任胞宫,其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疼痛,辨证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胞宫、湿热下注,气血虚弱,肝肾虚损等。但临床观察以寒凝胞宫,气滞血瘀证型较为多见,这与青春期少女平素或经期贪凉饮冷、冒雨游泳、生活无规律...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中医疗法;耳穴疗法
  • 中药熏蒸治疗痛经46例临床观察

    ...10g,桂枝10g,炙甘草10g,生姜3片,大枣10枚。  1.3.1.3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为经期或经前,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涩有力。方药:五灵脂9g,当归10g...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2年第10卷第6期
  •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孕。本病的病机实质为瘀血阻滞,临床分为肝郁气滞型、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气血亏虚型等。2治疗方法2.1分型论治:①肝郁气滞型:程慧莲和李娟认为,内异症的主要病机是肝郁气滞,宜用加味四逆散加味治疗(药用柴...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 痛经口服液

    ...规定(附录ⅠJ)。功能与主治:行气活血,调经止痛。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痛经症的经前、经期腹部胀痛或痉挛性疼痛,以及经期伴头痛。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20ml,一日2~3次。规格:每支装10ml贮藏:密封,置阴凉处。四川...

    词条中成药;中医学;方剂学;方剂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