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200条结果,用时0.068s
  • 经穴扑火疗法临床应用

    ...疲,二便如常,舌苔色白厚腻,脉细脉,此乃脾失健运,湿阻中焦,气机受阻,不通则痛所致。治以香砂六君健脾益气,加白芨、佛手、枳壳和中开胃之品,兼行经穴扑火疗法。取脘腹区、胸胁区、肩背区、腰骶区,以脾俞、胃...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 暴雨与湿证的生物气象学研究

    ...者,宜辛香宣透,芳香化浊,常用藿香、佩兰、白芷等。湿阻中焦者,宜以燥湿,湿重于热者,用半夏、苍术、草果等苦温燥湿;热重于湿者,宜黄芩、黄连、栀子之类苦寒清热燥湿。湿在下焦者,宜滑石、木通、茯苓之类淡渗...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临床医学与专科论文;中医学
  • 第十节湿疮

    ...肤,故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渗出;脾虚湿阻中焦则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为脾虚湿蕴之象。治法:健脾利湿。方药: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三)血虚风燥病久,皮损色暗...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中医外科学;第六章 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
  • 谈谈中医膏方在使用时的一些认识

    ...后服用均可。若遇感冒、食滞需暂停数天,对痰热壅肺或湿阻中焦的患者,最好能先用清肺化痰方和醒脾化湿方治疗一下,待病情改善后再服膏方。服用补膏时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腥秽等食物,不吃生萝卜,最好不吸...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年第2卷第6期
  •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现状

    ...肝胆气虚,极少见的有心肝火旺、阴虚阳亢、肝郁化热、湿阻中焦等。为建立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标准及研究其证治规律提供了流行病学调查的依据。对抑郁症常见证型的证候标准,一些研究者进行了客观化的研究,归纳为:情...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年第2卷第9期
  • 心系病证中医证候模型研究进展

    ...强迫游泳加灌服冰水耗气伤脾制造内湿,制作心梗后心衰湿阻中焦大鼠模型,用平胃散反证有效等。此外,陈利国等提出以高血压血瘀证患者血清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以建立病证结合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其可行...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 运脾法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研究概述

    ...不渴,腹痛不显,舌苔滑腻。因脾喜燥恶湿,湿性黏滞,湿阻中焦则脾气困遏,运化无权,故治疗宜取芳香化湿之品以醒脾燥湿,恢复运化。据此张骠等[10]以运脾化湿法为主治疗小儿腹泻214例,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9.25%和...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8年第4卷第6期
  • 化疗性肝损伤中医药研究及对策

    ...,湿浊瘀阻,强调热毒内蕴的病机特点。1.2以肝脾受损,湿阻中焦立论刘氏[3]提出化疗肝功能损害的基本病机是正气戕伤,肝脾(胃)同损,强调临床中不能单治“肝”,应肝脾(胃)同治,而调理脾胃应为主线。封氏[4]认为化疗肝...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5期
  • 以升降中焦为定法——《温病条辨》加减正气散用方浅释

    ...温化寒湿。正如吴鞠通所云:“以右脉缓之故,知气分之湿阻,故加草果、楂肉、神曲,急运坤阳,使足太阴之地气不上蒸手太阴之天气也。”方以藿香为君,芳香化湿,醒脾和胃。臣以草果、楂肉、神曲,其中,草果辛温燥烈...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经典研习
  • 冠心病胸痛憋气患者,经治上焦不效,再立何法施治?

    ...疗冠心病的重要途径。  中焦壅塞有脾虚不运,痰浊、湿阻、食滞、燥屎等多种原因,治当分别情况、审因立法。一般可用藿香、砂仁、鸡内金、槟榔、炒莱菔子等为主进行组方,取辛香快气,消导通降之意。通降是顺应“六...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疾病类;冠心病防治356问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