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200条结果,用时0.089s
  • 湿温

    ...脏化气,湿久浊凝,至于下焦,气不惟伤而且阻矣。气为湿阻,故二便不通。今人之通大便,悉用大黄,不知大黄性寒,主热结有形之燥粪。若湿阻无形之气,气既伤而且阻,非温补真阳不可,硫黄热而不燥,能疏利大肠,半夏...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温病条辨
  • 李振华活用温中方治疗关格

    ...病机中医认为本病形成原因有气滞、血瘀、寒凝、热结、湿阻、积食、虫结等,大小肠为传化之腑,司饮食传化,肠腑之气以降为顺,以通为用,暴饮暴食、饮食不节、气血瘀滞、热结寒凝、燥屎内结等致肠道传化障碍、清浊不...

    参考资料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 暑湿感冒治疗体会

    ...展,气机升降失常,阳气郁闭,故脘痞胸闷。暑热伤津,湿阻则津液不能上承,故口渴。热迫胆汁上蒸而见口苦。湿邪困脾,则身重,纳呆。湿热下注,大便粘滞难解,小便黄赤。复感寒邪,寒束肌表,腠理闭塞,玄府不开,故...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年第5卷第7期
  • 肾着汤加减辨治腰痛

    ...阳郁、湿滞皆可影响脏腑气化功能。证属太阴、少阴寒盛湿阻,瘀血痹阻经络,脏腑气机不畅。因腰痛为主要矛盾,故主以肾着汤温中祛寒,除湿通痹。合以麻黄细辛附子汤温通阳气,散寒通络。辅以四逆散调和肝脾,疏达郁阳...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 暑证(中同合参)

    ...小水亦未必流利。舌苔白而微兼黄色。湿多暑少之征也。湿阻气机。二便不利。与伤寒液涸便结者大异。治以渗湿开气之法。下焦郁结之邪开化。则二便通行而邪自化矣。动暑行人农夫。于日中劳役得之。为中。即暑也。其证头...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伤寒指掌;卷四瘟疫九传;清;吴坤安
  • “运脾法”在儿科临床中的运用

    ...食如过食生冷瓜果或脾弱失运、湿浊内生所致,湿性黏滞,湿阻中焦则脾气困遏,运化无权,故治疗宜取芳香化湿之品以醒脾燥湿,恢复运化,而不宜选用利湿之品。苍术味微苦、气芳香而性温燥,重在醒脾燥湿,是为主;藿香、佩兰、...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7年第3卷第4期
  • 治病要重视调理升降

    ...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以杏仁宣肺解郁之升,使湿阻得运,启宣降利水健脾之先河。交泰丸中肉桂之温升,黄连之寒降,引导心火下降,肾水上承,阴阳相交而入寐矣。《景岳全书》济川煎中升麻轻宣升阳,与泽泻、枳...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 陈世昊临证运用柴胡桂枝汤经验

    ...断为肠痈,证属太阳表证,兼有少阳证,气机瘀滞,脾虚湿阻,不通则痛。故治以和解太阳、少阳,兼以理气解郁、清热止痛。方以柴胡桂枝汤加味:柴胡10g,桂枝10g,黄芩10g,白芍lOg,法半夏10g,党参10g,炙甘草3g,香附10g,...

    参考资料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60例临床分析

    ...胃功能紊乱,气机升降失调,升清降浊功能失司,乏滞、湿阻,瘀凝不通,湿与热搏阻于中焦而成。肝郁气滞证中柴胡疏肝散,柴胡疏肝解郁为君;木香、郁金两合用,增其行气、止痛之功,为臣;陈皮、枳实、厚朴理气...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8期
  • 湿温

    ...缓,四加减正气散主之。  以右脉见缓之故,知气分之湿阻。故加草果、楂肉、神曲,急运坤阳,使足太阴之地气,不上蒸手太阴之天气也。  〔四加减正气散方〕苦辛温法。  藿香梗〔三钱〕、厚朴〔二钱〕、茯苓〔三...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温病条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