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100条结果,用时0.078s
  • 前阴诸疾

    ...。一妇人阴内痛痒,不时出水,食少体倦,此肝脾气虚,湿热下注,用归脾加丹皮、山栀、芍药、生草主之而安。一妇人阴内痒痛,内热倦怠,饮食少思,此肝脾郁怒,元气亏损,湿热所致,用参、、归、术、陈皮、柴胡、炒栀...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证治准绳·女科;卷之三杂证门下;明;王肯堂
  • 肛舒洗剂治疗炎性外痔的临床研究

    ...杀虫作用的中药组成,而肛周的炎性外中医认为多是由湿热下注,火毒下迫所致。从辨证施治的角度,造药得当再加上热力的作用,取得了72.5%的临床治愈率和97.5%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因而证明肛舒洗剂...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2期;中医中药
  • 地榆治肛肠病体会

    ...收敛泻火之效。《本草便读》:“沉寒凉血分,火同湿热总堪除,且能散肿疏风,疮疹常用,漏多宜。《别录》:“止脓血,诸瘘。地榆主要成分含鞣质、地榆皂甙及维生素类物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地榆对几种肠内...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 二妙散

    ...效,主治因湿热内蕴,流注于筋骨、下肢、带脉等所致的湿热下注证,为治疗湿热下注证的常用基础方,现代常用于治疗关节炎、阴囊湿疹、阴道炎、神经性皮炎、疮肿、足癣等属湿热者。《丹溪心法》卷四方之二妙散:《丹溪...

    词条祛湿剂;清热祛湿剂;清热祛湿;中药学;中医学;方剂;方剂学
  • 治肛肠病变勿忘地榆

    ...收敛泻火之效。《本草便读》:“沉寒凉血分,火同湿热总堪除,且能散肿疏风,疮疹常用……漏多宜。《别录》:“止脓血,诸瘘。地榆主要成分含鞣质、地榆皂甙及维生素类物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地榆对...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验案
  • 三黄汤保留灌肠配合药物熏蒸治疗肛窦炎的临床观察及分析

    ...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和辛辣等刺激性食品,导致湿热内生、浊气下注肛肠、肛肠湿毒热结,引致肛管部位组织气血淤滞、经络阻塞而成。或因中气不足,湿热乘虚下注,郁久蕴酿而成。现代医学认为,由于肛门局部的解...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22期
  • 疝气

    卷之七腰膝门大意疝本湿热痰瘀。乘虚下流。复加外寒所束。经脉收引。相抟而痛。丹溪专主于肝。与肾绝无干涉。以肝主筋下环阴器故也。然究竟肾主下焦。肾气若旺。客邪乌能停滞。故疝症必以肾虚为本。湿热为标。至于外...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证治汇补;卷之七腰膝门;清;李用粹
  • 凉血地黄汤

    ...)熟地黄当归各1.5克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养血凉荣,治湿热下注,肠澼下血。用法用量: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去滓温服。如小便涩,脐下闷,或大便则后重,调木香、槟榔细末各1.5克。摘录:《脾...

    词条中医学;方剂学;方剂
  • 二阴症略

    ...治在行水清阴气是也茎中痛者是厥阴经气滞或寒湿凝聚或湿热下注或血虚胀痛或气虚隐痛当视其所以而观其所由若病淋作痛又当别论一漏多由酒色过度湿热充乎脏腑溢于经络下坠谷道之左右冲突为久不瘥变为漏也内经所谓因...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神灸经纶;卷之四;清;吴亦鼎
  • 便血

    ...大便下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便血的病因病机:便血多由湿热、积滞、结毒侵袭肠胃,或风、热客于下焦,血脉损伤所致。便血的分类:《金匮要略方论》以先便后血为远血,先血后便为近血。因血在便前者,其来近,近者或在...

    词条分类词条分类;血证;中医内科学;中医学;便血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