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100条结果,用时0.088s
您是不是想找:
  • 从《千金方》有关理论浅议中医临床护理

    ...合治疗以补充药力之不足。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其《千金要方》中明确指出:用食平疴以释情迟疾者可谓之良工,又谓“是以治病用药力,惟在食治将息得力,太半于药有益,所以病者务在将息节慎。节慎之至,可以长生,...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9期;经验交流
  • 中封

    ...封太冲针便痊。中封穴研究进展:治疗尿路结石性绞痛:针刺双侧中封,取龙虎交战手法,左转9数,右转6数,反复施行中度刺激,留针30min,留针时可间断刺激,每日1次或2次。共治疗48例,针刺1~2次即疼痛消失者46例,疼痛明...

    词条中医学;经穴;针灸学;足厥阴肝经经穴;腧穴学;特定穴;经穴(五输穴);踝部腧穴;穴位特效按摩
  • 阳陵

    ...向后大幅度捻针3~5次,继而施行紧按慢提手法,待患者针刺部位上下出现热感后,留针30min。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治疗时单侧肘痛,取刺同侧穴;双侧肘痛,取刺双侧穴。在留针期间,让患者患肢适当地配合上举,用力握拳...

    词条针灸学;中医学;经穴别名;腧穴学
  • 少商

    ...,痰涎壅盛,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此穴及少冲、中冲、关冲、少泽、商阳,使血气流行,乃起死回生、急救之妙穴。研究进展:高热:三棱针点刺或毫针刺治疗重症肺炎所致高热、惊厥、呼吸急促患者...

    词条中医学;经穴;针灸学;井穴;十三鬼穴;运气学说;手太阴肺经经穴;腧穴学;特定穴;穴位特效按摩
  • 精明

    ...感并扩散至眼球及周围;出针后要按压针孔片刻。注意:针刺睛明穴容易引起内出血,出针后需用消毒干棉球按压片刻。出针时按压针孔1~2min,以免内出血。睛明穴不可深刺,以免损伤眼部组织结构。灸法:睛明穴禁灸。不宜...

    词条中医学;针灸学;人体部位名;经穴别名;腧穴学
  • 鼻衄·阴虚火旺证

    ...于鼻衄:鼻衄(nosebleeding;epistaxis)为病证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六。又称衄血(见《丹溪心法·咳血》)、鼻出血、鼻沥血(出《兰台轨范》卷五)。若出血不止则称鼻洪(见《大明诸家本草》)。是指以鼻出血为主要表...

    词条中医内科学;中医证名;中医学;中医诊断学;血证;鼻衄;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鼻科
  • 天听

    ...对脑血管的影响:用动物做颅顶窗法,在解剖镜下观察电针刺激对脑血管的舒缩作用,电针刺激“水沟”、“天突”、“天牖”、“足三里”等时,弱刺激可使脑动脉血管充血(血管扩张20%~50%),强电流刺激反而使血管发生剧...

    词条中医学;经外奇穴;针灸学;经穴别名;腧穴学
  • 悬钟

    ...刺0.5~1寸。直刺0.8~1.0寸。一般直刺1.0~1.5寸。注意:针刺时切记手法不能过强,以免刺中腓神经分支导致下肢麻木、行走困难。灸法:可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每天...

    词条中医学;针灸学;经穴;足少阳胆经经穴;腧穴学;特定穴;八会穴;小腿部腧穴;穴位特效按摩
  • 鼻衄·肝肾阴虚证

    ...于鼻衄:鼻衄(nosebleeding;epistaxis)为病证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六。又称衄血(见《丹溪心法·咳血》)、鼻出血、鼻沥血(出《兰台轨范》卷五)。若出血不止则称鼻洪(见《大明诸家本草》)。是指以鼻出血为主要表...

    词条中医学;中医诊断学;血证;中医内科学;中医证名;鼻衄;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鼻科
  • 天满

    ...矢状缝之间,对5岁以下小儿和顶骨愈合不好的小儿不应针刺本穴,对于脑积水的患儿更应注意。灸法:可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可灸,强身保健可隔姜灸3~5壮,或温灸至局部有温热舒适感为度。百会穴的配伍...

    词条中医学;针灸学;经穴别名;腧穴学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