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部内容中 找到2000条结果,用时0.639s
  • 东菱迪芙治疗急性脑梗塞190例观察

    ...,PT有一定延长,但差异无显著。患者治疗后血常规、血小板、肾功能、肝功能、心电图均无明显变化。表1两组疗效比较例(%)注:两组治愈率比较,P0.05;两组显效率比较,P0.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01,说明观察组疗效显著...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4期;临床医学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凝治疗

    ...)发生率在3个月为10%,24个月达到17%。在近期的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研究中,随访1个月,不稳定心绞痛的死亡或者非致命心肌梗死发生率为8%~16%。EuropeanHeartJ,2000,21:1406-1432肌钙蛋白(cTnT和cTnI)的预后意义敏感和特异的心肌坏...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学文档库;心血管相关
  • 血栓性心肌内膜炎

    ...较严重,本病预后较差。静脉注射肝素,阻止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瓣膜上沉积和聚集,对防止血栓发生有一定疗效。疾病名称:非细菌血栓心内膜炎英文名称:non-bacterialthromboticendocarditis缩写:NBTE别名:恶病质心内膜炎;...

    词条疾病;心血管内科;心内膜疾病
  • 第三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展过程(分期)及分型

    ...期  由于凝血系统被激活和微血栓的形成,凝血因子、血小板因消耗而减少,此时常伴有继发纤溶。所以有出血的表现。  (三)继发纤溶亢进期  在凝血酶及Ⅻa的作用下,纤溶酶原活化素被激活,从而使大量纤溶酶...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病理生理学
  • 辛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化最早期的特征之一,他汀类药可改善内皮功能。③抑制血小板功能:他汀类药物抑制血小板功能,机制可能与减少TXA2的生成和调节血小板膜的胆固醇含量有关。应用他汀类药物后,血小板和红细胞的胆固醇含量降低,这可降...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8期
  • 中青年脑梗死

    ...诱发血栓形成,另一方面使PG1生成减少,引起血管痉挛和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形成;②血小板损害。aPLs与血小板膜磷脂结合,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增加,从而激活凝血机制诱发血栓形成。4.偏头痛卒中少见...

    词条疾病;神经内科
  • 氯吡格雷加丹参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3)用药前后抽血做血常规、测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4)含服硝酸甘油的用量,皮肤黏膜出血情况,消化道症状。(5)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1.4疗效判定标准显效:...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1期
  • 骨科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应急状态下外周动、静脉血流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使血小板聚集、附壁;创伤后的炎症反应及炎因子释放也可以引起血液的高凝状态,而诱发血栓形成;有学者认为创伤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可能是诱发DVT的关键。2...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年第17卷第2期
  •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上消化道出血1例血栓弹力图的应用及护理

    ...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后常规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上消化道出血(uppergastriointestinalhemorrhage,UGH)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2.3%[1,2],因通常需早期停止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术后心脏缺血事件和支架内血栓...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年第8卷第4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生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粘附、活化和集聚,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管腔不完全阻塞。因此寻找有效的抗凝抗血小板药物以阻断正在进展的及其血栓形成。目前在联合用药中,低...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13期;经验交流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