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部内容中 找到300条结果,用时0.235s
  • 脉候篇第五

    ...。必审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视其经络浮沉,以上下逆从循之。其脉疾者不病,其脉迟者病。脉不往来者死,精神去,胃气绝。皮肤着者死。骨枯干也。通评虚实论曰∶脉实满,手足寒,头热,何如?岐伯...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二内经要旨(下);明;徐春甫
  • 关格

    ...但《灵·刺节真邪论》有云上寒下热,先刺项太阳,是言经络病,非言病于里者,难以为征矣。故洁古父子说,今不敢录入。又《统旨》举陈氏及洁古说曰∶其说虽相反,要之皆病机之所有也。是骑墙之见,今亦不从。)关格证...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杂病广要;脏腑类;日本;丹波元坚
  • 中医药传承的战略思考(上)

    ...千种药物的性味治用,数以万计的临床方剂,纵横全身的经络线路,遍布人体的数百个穴位等等知识。医家诊疗经验包括诊疗策略、立法处方用药的思路、自创验方和独创的诊疗技术、工具、方法;其中以诊疗策略最为重要,其...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文化
  • 郭霭春对王冰次注《素问》的研究--辨真别假不泥古注

    ...题;或脱简不书,而云世阙……节《皮部》为《经络》,退《至教》以先针,诸如此流,不可胜数。  若无王冰及时的整理编次,恐今时已不得复见。经其拾遗补缺,不但使其得以保存,并使其系统,“犹是三皇遗...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经典研习
  • 脏象

    ...。心肺肝脾胆胃之系属小肠。大肠腰肾膀胱之营叠其中。经络联附。水谷泌别。精血运输。源委流达。悉如古书。无少异者。(僧幻云史记标注引。)政和三年洛阳贾伟节存真环中图序曰。杨君介吉老以所见五脏之真。绘而为图...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中国医籍考;卷十六;日本
  • 妇人妊娠病脉证治第二十

    ...之经血。其精悍之源。起于阳明胃腑。然后由脏腑而充贯经络。与男子同。但男子藏而不泻。妇人则十二经各从内络。而渐注于血室。血室者。胞门在其左。子户在其右。形气相隔。而以窈冥之细络相通者也。胞门中清虚无物。...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高注金匮要略;清;高学山
  • 中兽医学

    ...物体是以心、肝、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为中心,通过经络使各组织器官紧密相连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五脏与六腑互为表里,与九窍各有所属,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联系,以维持机体内部的平衡...

    词条词条;学科名
  •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故经脉安和。中寒。则脏腑之本气。为寒所逼而内伏。经络之余气。为寒所逼而上浮。上下薄引。则经脉乍弛。而络脉乍满。经脉乍弛。故喜实其气而腰欲伸。络脉乍满。故喜引其端而辅呵欠也。李氏引内经太阳司天。寒气下...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高注金匮要略;清;高学山
  • 《神农本经》名例

    ...散者,宜下者,宜吐者,宜汗者。汤可以荡涤脏腑,开通经络,调品阴阳。丸可以逐风冷,破坚积,进饮食。散可以去风寒暑湿之邪,散五脏之结伏,开肠利胃。可下而不下,使人心腹胀满烦乱。可汗而不汗,使人毛孔闭塞,闷...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本草纲目;序例上;明;李时珍
  • 第二节·崔真人四言脉诀

    ...病。如诊外感时病。执定浮沉以辨其寸关尺。盖初感由于经络。病在表。轻者寸浮盛。重者关尺亦浮盛。迨传入里生内热。则沉部盛矣。病在上则见于寸。病在中则见于关。病在下则见于尺。又诊内伤杂症。执定寸关尺以辨其浮...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六章·伤寒脉舌;清;俞根;徐荣斋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