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是狭义伤寒也不是寒病,而是热证、热病。 仲景《伤寒论》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太阳病”三字,历代皆未参透其意,多把其理解为太阳病的提纲证,也就是“发热恶寒、头项强痛、脉浮”等...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卷一·太阳经症【纲】仲景曰。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寸口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营。营卫俱病...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伤寒论纲目;卷一·太阳经症;清;沈金鳌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伤寒论》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对于此条所述之证,有人认为是太阳病,但有人认为是太阴病,...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经典研习...学术成就及影响 尚错简重订,倡三纲鼎立喻昌研究《伤寒论》,力斥叔和之非,讥讽林、成之失,独承有执之说。认为王叔和在整理、编次《伤寒论》时,参入了己意,故《伤寒论》一书已失去原貌。林亿、成无己等人,“...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论著及其他...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伤寒论》中的白虎汤非常著名,中医人人皆知,只有四味药,就有粳米护胃,也有“甘以缓之,使不速于下之意。因为白虎汤证的特点就是阳明经邪热蒸腾于上。但最...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验案...版日期:2005-7-1字数:470000版次:1a内容提要:本书将《伤寒论》113方、《多匮要略》226方(包括“附方”24张,杂病方2张)分别按“汤类”和“病脉证治方”依次论术。每首方由[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功效]、[主治]和...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书店;中医卷之七须集伤寒典(上)按∶《伤寒论》曰∶太阳病,头痛,发热,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无汗而喘者,名为伤寒,麻黄汤主之。曰∶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桂枝汤主之。此以无汗脉...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景岳全书;卷之七须集伤寒典(上);明;张介宾摘要:经典著作《伤寒论》用药不过数十味,组方不过百余个,但疗效之显著令人折服。究其原因与仲景选药之精当,配伍之严谨不无关联。本文通过对其中七对组方相同但药量不同的方剂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药量变化与主...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去桂加白术汤与桂枝附子汤同出于《伤寒论》第174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痛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对于本条的解析,历...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经典研习...仲景著作主要取材于《汤液》,本应引起后人重视,但《伤寒论》原序中有,“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再加上晋代成无己以《内经》释《...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