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20条结果,用时0.059s
  • 脾疳积

    脾疳积  病证名。出《幼科证治准绳》。指两胁间有块如石,按之则痛,伴面黄肌瘦。多因平素营血俱虚,外感风寒,内伤乳食,滞久而致肝脾气滞血瘀而成。治宜利气活血,疏肝理脾。用柴胡、青皮、枳壳、鳖甲、当归、赤...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中医词典;字母P
  • 脾疳

    脾疳  五疳之一。又名疳积、食疳、奶疳、肥疳。《古今医鉴》:“疳在脾,则面黄身热,腹胀肚大,好吃泥土,水谷不消,泄下酸臭,困睡,减食,消瘦。”由于喂养不当,引起脾胃虚损,营养不良。初起面黄肌瘦,能食易...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中医词典;字母P
  • 小儿

    ...丸,米饮下。大芦荟丸百十五一名九味芦荟丸。治小儿肝脾疳积,发热体瘦热渴,大便不调,或瘰?结核,耳内生疮,牙腮蚀烂,目生云翳等证。胡黄连,黄连,芦荟,白芜荑炒,白雷丸破开赤者不用,木香,青皮,鹤虱草微炒,各一两。麝香,一钱,另...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景岳全书;卷之六十二长集小儿则古方
  • 第六节疳证

    ...总的归纳起来,大致有:①按五脏命名:如肝疳、心疳、脾疳、肺疳、肾疳。②按病因命名:如热疳、冷疳、哺露疳、食疳、蛔疳等。③按病位命名:如外疳、内疳、口疳、牙疳、眼疳、鼻疳、脑疳、脊疳等。④按病情分类:如...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中医儿科学;第七章 脾胃病证
  • ...常见的,如以五脏分类及病因病理命名的有心疳、肝疳、脾疳、肺疳、肾疳、疳痨、蛔疳等。以症状命名的有疳热、疳渴、疳泻、疳痢、疳肿胀、疳黄等;以病变部位命名的有脑疳、眼疳、口疳、牙疳、脊疳、鼻疳等。详见各条...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中医词典;字母G
  • 中医儿科经典选释

    ...五痫歌 五十八、惊悸歌 五十九、疳积总括歌 六十、脾疳歌 六十一、肝疳歌 六十二、心疳歌 六十三、肺疳歌 六十四、肾疳歌 六十五、走马疳歌 六十六、丁奚诗 六十七、哺露诗 六十八、伤风门总括歌 六十九...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书店;中医
  • 浅谈调理脾胃在儿科临床上的意义

    ...后期常损及心、肝、肺、肾诸脏,古人虽有心疳、肝疳、脾疳、肺疳、肾疳之分,但总以脾胃虚损为其根本。如治王姓女孩,素禀虚弱,误服驱虫药后致身体羸,精神困顿,面色惨白,面浮而光,眼神外露,黑睛灰暗,视物不清...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8期
  • 寒阵

    ...丸,米汤下。大芦荟丸一六九方在小儿百十五。治小儿肝脾疳积发热。加减芦荟丸百七十方在小儿百十六。治证同前。三圣丸一七一治嘈杂神效。白朮,四两,炒。橘红炒,一两。黄连炒,五钱。右为细末,神?糊丸,绿豆大。每服五六十...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景岳全书;卷之五十七宇集古方八阵
  • 肿病证治

    ...遍身微黄,冒热也。大人亦同。又有面黄腹大,大渴者,脾疳也。又有自生而身黄者,胎黄也。经云:猪疸皆属于热,色深黄者是也。若淡黄兼白色,胃怯不和也。按:论小儿黄疸病,钱氏甚详。如因热者,其色黄而明;因湿者...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育婴家秘
  • 五脏证治总论

    ...之下,木气承之。土为坤土,坤为腹,故脾病则腹中痛,脾疳则肚大筋青也。脾之窍在口唇,脾有风则口唇动,热则口臭唇疮,寒则口角流涎,谓之滞颐,气不和则口频撮。脾主舌本,热则吐舌弄舌。脾主肉,脾虚则瘦,大肉...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育婴家秘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