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31条结果,用时0.046s
  • 脾疳

    脾疳  五疳之一。又名疳积、食疳、奶疳、肥疳。《古今医鉴》:“疳在脾,则面黄身热,腹胀肚大,好吃泥土,水谷不消,泄下酸臭,困睡,减食,消瘦。”由于喂养不当,引起脾胃虚损,营养不良。初起面黄肌瘦,能食易...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中医词典;字母P
  • 脾疳积

    脾疳积  病证名。出《幼科证治准绳》。指两胁间有块如石,按之则痛,伴面黄肌瘦。多因平素营血俱虚,外感风寒,内伤乳食,滞久而致肝脾气滞血瘀而成。治宜利气活血,疏肝理脾。用柴胡、青皮、枳壳、鳖甲、当归、赤...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中医词典;字母P
  • 口疮

    ...及白术散而愈。小儿齿龈腐烂。头面生疮,体瘦发热。此脾疳所致,先用大芦荟丸,又用四味肥儿丸、大枫膏而愈。一小儿齿龈蚀烂,年余不愈。用大芫荑汤治其疳邪,五味异功散,健其脾气,寻愈。后复作,兼项间结核,另服...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名医类案;卷十二
  • 单味中药配方颗粒方便服疗效好

    ...。若用中药配方颗粒,则简便易行。  单味黄精治小儿脾疳  处方及用法:黄精300~500克,研成细末,温水冲服。3岁以下每次服3克,3~5岁每次服4克,6~10岁每次服5克,11~13岁每次服6克,早晚各服1次,10天为一个疗程,连服1~3...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 哺露疳

    哺露疳  病证名。又称乳痨,《诸病源候论》名为哺露。指小儿因乳积成疳,面黄肌瘦,筋骨显露,时有低热。由脾胃虚弱,乳食不消,而致气血亏损所致。亦属脾疳的范围。治宜调理脾胃,并改进乳食。作者: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中医词典;字母B
  • 丁奚疳

    ...以及食多吐逆,泄泻无度等。病因病理均同于哺露疳,系脾疳重症。治宜补脾养胃,并改进饮食。作者: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中医词典;字母D
  • 肥疳

    肥疳  出《小儿药证直诀》。即脾疳。详该条。作者: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中医词典;字母F
  • ...常见的,如以五脏分类及病因病理命名的有心疳、肝疳、脾疳、肺疳、肾疳、疳痨、蛔疳等。以症状命名的有疳热、疳渴、疳泻、疳痢、疳肿胀、疳黄等;以病变部位命名的有脑疳、眼疳、口疳、牙疳、脊疳、鼻疳等。详见各条...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中医词典;字母G
  • 奶疳

    奶疳  出《婴童百问》。即脾疳。详该条。作者: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中医词典;字母N
  • 嗜异

    嗜异  病证名。指病人喜食异物。《寿世保元》:“小儿爱吃泥土,乃脾虚胃热所致,面色青黄,或是虫动。”临床上脾疳、虫积的患儿多有嗜异的症状。作者: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中医词典;字母S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