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30条结果,用时0.115s
  • 中气下陷证与脾不统血证鉴别

    ...见脏器下垂: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和脾气虚证。  脾不统血证:脾气亏虚,统帅固摄血液的功能失职,致血液由脉向外散溢所表现的证候,以出血(便血、崩漏、肌衄)和气虚证为特征。  病因  中气下陷证:其病因与...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中医诊断
  • 第八节乳衄

    ...旺证,治宜疏肝解郁、清热凉血,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脾不统血证,治宜健脾养血,方用归脾汤加减。对辨证施治1—2个月未见明显好转者,应考虑手术治疗。作者: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中医外科学;第二章 乳房疾病
  • 为什么小儿哭泣后眼睑部会出现瘀点?

    ...并口服维生素C以增强毛细血管弹性。中医将此病多归于脾不统血证范畴,治宜益气摄血法。方选归脾汤化裁。作者:不明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疾病类;皮肤病防治358问
  • 李东垣《脾胃论》临床研究探索

    ...数。常见肝胆疾病急性期、皮肤病湿疹、脓疱疮。  3.6脾不统血证脾气虚弱,舌质浅淡少苔,脉沉细。常见崩漏、二便下血、皮下出血等多种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障等。  3.7脾肾阳虚证消瘦乏力,少气懒言,...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11期;论著
  • 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鉴别

    ...精微不布,甚者水气内停,气滞湿阻,属虚证,可发展成脾不统血证、中气下陷证。后者病机为:阳气不足,脾运失司,寒湿内生,带脉失约;或阳虚不能温养四肢百骸,属虚证,可发展为脾肾阳虚证。二者病位均在脾,概属脾...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 周宜轩学术思想探析

    ...气的法则,即脾气虚弱证,当以补气健脾为法,补其虚;脾不统血证,宜以引血归脾为法,摄其血;脾虚不运证,拟以除湿运脾为法,除其湿;脾虚不化证可以消中启脾为法,导其滞;脾阳虚衰证,常以温中补脾为法,温其阳;...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论著及其他
  • 200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科目考试大纲

    ...特点,常见证(脾胃气虚证、脾虚气陷证、脾胃阳虚证、脾不统血证、寒湿困脾证、湿热蕴脾证、胃阴虚证、寒滞胃脘证、胃火炽盛证、食滞胃脘证、胃脘气滞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病机。  5.肝与胆病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

    参考资料医学教育;考研;考研指导
  • 2005年研究生中医综合科目考试大纲

    ...特点,常见证(脾胃气虚证、脾虚气陷证、脾胃阳虚证、脾不统血证、寒湿困脾证、湿热蕴脾证、胃阴虚证、寒滞胃脘证、胃火炽盛证、食滞胃脘证、胃脘气滞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病机。  5.肝与胆病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

    参考资料医学教育;考研;考研指导
  • 健脾补肾治血证

    ...。属中医“血证范畴,病因为肝实脾虚,肝木凌土,脾不统血而引发该病。病情长久不愈会导致肝肾阴虚。中医治法为:补益肝肾、健脾止血。方中黄精、玉竹、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补益肝肾,鳖甲、炙山甲软坚散结,...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 唾血

    ...不生,唯脾之津液,不能清和散布,于是凝聚而为唾,是唾者,脾不摄津之故也,知脾不摄津而唾津,则知脾不摄血而唾血矣,唾津其常耳,而唾血则又甚焉,盖津乃气分之阴液,其源即在胃中,凝而为唾,其来既近,其伤不多,至于唾血,则出于阴...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血证论;卷二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