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50条结果,用时0.101s
  • 第三节阴疮

    ...。[病因病机]多因湿热下注,蕴结成毒,或因正气虚弱,寒湿凝结而成。一、湿热下焦感受湿热之邪,或郁怒伤肝,肝郁化热,肝气犯脾,脾虚湿盛,湿热下注,蕴结成毒,腐肉为脓,而成阴疮。二、寒湿久居阴湿之地,或经期...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中医妇科学;第十四章 前阴病
  • 第二十二节猫眼疮

    ...:清热解毒利湿。方药:茵陈蒿汤合消风散加减。(二)寒湿阻络皮疹暗红,遇寒加重;伴下肢沉重,关节痛,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缓。辨证分析:寒湿凝结于肌肤,经络气血运行受阻,故皮疹暗红,遇寒加重;湿...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中医外科学;第六章 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
  •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妇科盆腔炎性积液30例

    ... 1.2中药治疗  1.2.1辨证分型湿热蕴结型10例,占33%;寒湿壅滞型8例,占27%;气滞血瘀型6例,占20%;脾肾阳虚型4例,占13%;肝肾阴虚型2例,占7%。  1.2.2外敷药物辛夷10g,白芷10g,细辛6g,干蟾皮2个,冰片10g,乳香10g,没药...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3期
  • 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鉴别

    定义  寒湿困脾证:寒湿之邪,困遏中焦,运化失司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常见脘腹胀闷痞满疼痛,食欲不振,呕恶欲吐或黄疸等脾胃功能障碍及寒湿内盛的表现。  湿热蕴脾证:湿热之邪,内蕴中焦,纳运失职所表现的证候...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 中医辨证治疗皮肌炎的体会

    ...水肿、红斑、肌肉变性为特征。  1病因病机本病多因寒湿之邪侵于肌肤,阴寒偏盛,不能温煦引起;或因七情内伤,郁久化热生毒,致使阴阳气血失衡,气机不畅,瘀阻经络,正不胜邪,毒邪犯脏。现代医学有自身免疫疾病...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9年第10卷第6期
  •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分析

    ...病人体质阴阳的偏盛,又可表现为“湿热蕴结、“寒湿凝滞两种基本证型,而以前者更多见。总之,就病因来说,都是湿邪流注下焦的缘故。再者,下焦于妇女为胞宫所在的地方,冲、任二脉皆起于胞宫。冲为血海,任主...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8年第7卷第7期
  • 中医对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病机是如何认识的?

    ...脾阳素虚,阴寒内生,复受胎内孕母之湿所传,或生后为寒湿所侵,蕴蓄脾胃,脾阳受困,寒湿阻滞,以致气机不畅,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发为黄疸。因为湿从寒化,黄色晦暗,精神疲软,属阴黄。清代《临证指南医案》说:...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疾病类;贫血防治333问
  • 肝硬化腹水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

    ...减少血氨来源。另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辨证施“食”,寒湿困脾证宜温中化湿,忌食生冷油腻之品,可选赤豆苡仁红枣汤,以健脾化湿利水;湿热蕴结证,饮食宜清淡,忌辛辣之品,可选西瓜、藕及冬瓜赤豆汤以清热利湿;脾...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1期
  • 痹证论治五法

    ... (一)风寒初起,先用五积急散  痹证初起,多为风寒湿之邪乘虚侵入人体,阻闭经络气血,以邪实为主,如反复发作,经络长期为邪气壅阻,营卫不行,湿聚为痰,血阻为瘀,又成正虚邪盛之局。故在辨证上颜师先分新久...

    参考资料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 辨明表里虚实清肠行气导滞治痢疾

    ... 辨治痢疾,一般分为表里合病、湿热蕴结、热毒炽盛、寒湿困脾、正虚久痢等证型,可分别选用葛根芩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胃苓汤、连理汤等方药治之。但从临床实际来看,痢疾一病,热证多,寒证少,好发于夏秋之际...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