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2171条结果,用时0.135s
  • 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鉴别

    定义  寒湿困脾证:寒湿之邪,困遏中焦,运化失司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常见脘腹胀闷痞满疼痛,食欲不振,呕恶欲吐或黄疸等脾胃功能障碍及寒湿内盛的表现。  湿热蕴脾证:湿热之邪,内蕴中焦,纳运失职所表现的证候...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 刘华:吴鞠通湿病学说与肠易激综合征

    寒湿与湿热是湿病学说的两个核心思想《温病条辨》是吴鞠通论述外感温病的一部专著,他所创立的三焦辨证一直引导着后世医生对温病的辨证论治。但是,他在《温病条辨》中的湿病学说对后世医生诊治内科杂病的贡献很少有...

    参考资料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 拔火罐拔出淤血不代表有寒湿

    ...院针灸科主任、主任中医师王竹行介绍,拔罐的确有驱除寒湿的作用,效果也很不错。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胡乱拔罐不仅伤正气,还容易导致不适症状反复发作。  身体强健的人更适合  空调吹多了,体内寒湿有可能...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中医疗法;火罐疗法
  • 寒湿

    寒湿  病证名。指伤于寒湿而致的病证。《素问·调经论》:“寒湿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营血泣,卫气去。”《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则谓:“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肌肉痿,足痿不收,濡泻,血溢...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中医词典;字母H
  • 温化寒湿治慢性结肠炎

    ...脐围和左少腹,拒按明显,脉弦迟。  脉证合参,证属寒湿凝结肠道,以致痛泄俱作,病久损及脾肾。治宜温化寒湿,兼温阳导气。  处方:肉豆蔻15克,吴茱萸10克,补骨脂20克,厚朴20克,木香15克,干姜10克,白术20克,...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验案
  • 祛痹汤治疗寒湿阻络型痹病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祛痹汤治疗寒湿阻络型痹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寒湿阻络型痹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祛痹汤、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4周。结果祛痹汤治疗寒湿阻络型痹病疗效显著优于芬必得(P0.05...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14期;中医中药
  • 寒湿腹胀

    寒湿腹胀  病证名。腹胀之一。因感觉寒湿而致之腹胀。《症因脉治》卷三:“寒湿腹胀之证,身重不温,手足厥冷,腹胀无汗,……”多因季令气候失常,天寒阴雨连绵,或居处卑湿,寒湿自腠理达于脉络及腹腔内,影响脾...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中医词典;字母H
  • 寒湿头痛

    寒湿头痛  病证名。指寒湿上乘、经气凝滞而致头痛。《素问·生气通天论》有“因于湿,首如裹”之载述。《兰室秘藏·头痛门》:“如气上不下,头痛巅疾者,下虚上实也,过在足少阳巨阳,甚则入肾,寒湿头痛也。”《...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中医词典;字母H
  • 中医对新生儿黄疸寒湿阻滞型是如何辨证施治的?

    中医对新生儿黄疸寒湿阻滞型的具体辨治如下:  症状: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淡而晦暗,或黄疸日久不退,神疲身倦,四肢欠温,纳少易吐,大便溏薄,色灰白,小便短少,甚或腹胀气短,舌苔白腻,舌质淡。  病机:小儿...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疾病类;贫血防治333问
  • 湿证

    ...湿,乃生痤疿。秋伤于湿,上逆而欬,发为痿厥。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湿气胜者,为着痹也。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感,故汗出而濡也。百病始生篇曰:风雨则伤...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景岳全书;卷之三十一贯集杂证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