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59条结果,用时0.091s
您是不是想找:
  • 吴有性

    吴有性  明代医学家。字又可,江苏吴县人。居于太湖纲庭山。精医术,尤擅长温病。明末崇祯年间,北方大疫,死者枕藉,人多以伤寒治法治之而不效。有性怀革新之思想,推究其病源,察其传变。认为温病之为病,非风非...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中医词典;字母W
  • 河南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组提出艾滋病之“疫毒”与传统意义上的“疫毒”不同

    ...暑乖候,或有暴风疾雨,雾露不散,则民多疾疫。”明代吴有性《温疫论》亦说:“疫者,感天地之厉气。”由于天气通于鼻,地气通于口,故传统意义上的“疫毒”必自口鼻而侵入人体,正如吴有性所说:“盖温疫之气,邪自...

    参考资料行业资讯;临床快报;中医临床快报
  • “邪不可干”亦须避之有时

    ...uo;正气存内也有失偏颇。  到了明代,与时俱进的医家吴有性,根据当时疫病流行及其诊治实践所作的《温疫论》,认为惟天地间另有一种厉气,亦名戾气;以“此气之来,无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邪自口鼻而入的先进...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 中医理论的核心价值

    ...的先导者[5]。  3明清温热学派的四大领军人物  3.1吴有性与《温疫论》吴有性,字又可,明末江苏震泽人。崇祯辛己(1641年),山东浙江,南北直隶,温热成疾,流行极广,诸医以伤寒之法治之无效。吴有性独创独辨为瘟疫...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10年第6卷第1期
  • 大黄重剂应用探讨

    ...眩晕,夺命散治小儿胸膈喘满,八正散泄热利尿等。明朝吴有性提出“温病下不厌早”观点”,把大黄的临床应用推向了新的阶段,“承气本为逐邪而设,而非专为结粪而设也”,“三承气汤的功效皆在大黄,余皆治标之品”。...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药物与临床
  • 河源千名乡村医生参加培训

    ...生参加培训。省卫生厅党组书记、副厅长黄小玲,副市长吴有必出席开班典礼。  据悉,参加此次培训的近千名乡村医生来自全市各个乡镇及部分卫生院,培训为期三年。开设课程主要为针对农村的预防保健和临床医疗等医学...

    参考资料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 温疫论

    作者:(明)吴有性著,张成博,李晓梅,唐迎雪点校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7530834185印次:2纸张:胶版纸出版日期:2004-7-1字数:52000版次:1a内容提要:温疫,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讲的传染病,它对人类的危害很大,...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书店;中医
  • 吴征镒院士:百年清华忆故人

    ...清、闻一多、周培源、吴晗、费孝通、钱三强、华罗庚、吴有训、赵九章、汤佩松等,他们是我的师辈或师兼友,是我治学为人的榜样。梅贻琦校长在西南联大时,集成北大、清华、南开的教授们,在昆明这个并非平静的抗战后...

    参考资料医学教育;人物专访
  • 《温疫论》

    《温疫论》  温病著作。二卷。明·吴有性撰于1642年。1641年山东、浙江等省疫病流行,医者以伤寒治法无效,枉死颇多。吴氏推究病源,指出是温疫,系感染“异气”(又名杂气或戾气)所致,病由口鼻而入。对瘟疫病因和...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中医词典;其他
  • 《温疫论辨义》

    ...病著作。四卷。清·杨尧章编撰。刊于1856年。本书为阐发吴有性《温疫论》蕴义之作。杨氏于《温疫论》原文后逐条予以辨析,或阐发吴氏立论的精义,或参证个人的学术经验,着重辨明是非疑似之处。对《温疫论》有颇多的注...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中医词典;其他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