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300条结果,用时0.071s
  • 第三节痈

    ...红肿疼痛(少数初起皮色不变),肿胀范围多在6—9cm,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多伴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筋伤骨,也不会造成陷证。由于发病部位不同,本病有许多名称,生于颈部的,称...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中医外科学;第一章 疮疡
  • 第二节疔

    疔是指发病迅速而且危险性较大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多发生在颜面和手足等处。若处理不当,发于颜面者易引起走黄危证而危及生命,发于手足者则可损筋伤骨而影响功能。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疔肿》云:“初起必先痒后...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中医外科学;第一章 疮疡
  • 中医内治肛瘘何需再愁

    ...情不同而灵活运用。如在治疗肛门直肠痈疽中,可根据其发病过程中的初起、成脓、溃后三个阶段,分别以消、托、补三法治疗,这是运用这一治疗总则的典型。  一、内治法的三个总则  1.消法:  这是用消散的药物,...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 中草药外敷治疗乳痈初起20例

    ...胎6例;生男者2例,生女者18例;发于一侧者11例,两侧同时发病者9例;疗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7天,平均5天,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肿痈,乳汁分泌不畅,表皮红热,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寒发热,头痛,胸闷不舒,舌苔薄黄,脉弦数,...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10期;中医中药
  • 燥者濡之

    秋季燥邪为病,简称秋燥,是季节性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南京中医药大学王兴华教授在长期的诊疗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治疗秋燥行之有效的辨治规律与方法。  王兴华认为,本病是秋季感受燥邪所引起的外感病。肺属燥金,燥...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 浅谈吴鞠通论治风温的经验

    ...夹温也。吴氏在王叔和《伤寒例》的基础上,根据病因和发病季节,将温病分为九种,即条文所述之九种温病。其意是:初春感受风热,以肺卫、表热证为主者称风温;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头...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7年第3卷第2期
  • 火疫证治

    ...火疫论》云:“火疫者,火热之过盛也。得时济之则发病,故多起于春末夏初也。由此可以明确,所谓火疫,即是春末夏初之热性传染病也。  证候  火邪为阳毒,故发病初起,即见寒热之象。继而时轻时重,下午热象...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 四、外科诊法

    ...,如有头疽、红丝疗、蛇串疮等,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其发病原因、病机变化与转归、预后也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此临床应先辨病,明确诊断。但同一疾病在发病不同阶段,或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其临床症状迥异,治法也...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中医外科学;总论
  • 温燥感冒怎样与类似证候鉴别?

    ...伴肺燥津伤之证,上部干燥症状较突出,少见逆传心包,发病仅限于秋季。总之,从临床特征及发病季节和病理变化方面去辨析,就会明确两证的不同。  (2)凉燥证与温燥证 同为秋燥之候,但其病性有寒热之别。凉燥性寒,...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疾病类;感冒防治320问
  • 第六节无头疽

    ...》云:“以其无破,附骨成脓,故名附骨疽。”本病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又有不同名称:如生在大腿外侧的,叫附骨疽;生于大腿内侧的,叫咬骨疽;只生在股胫部的,叫股胫疽等:病名虽异,但其病变部位均在四肢长骨,病因...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中医外科学;第一章 疮疡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