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20条结果,用时0.124s
  • ...心疝;肺脉沉搏为肺疝;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诸病源候论》卷二十所论:“七疝者,厥疝、癥疝、寒疝、气疝、盘疝、附疝、狼疝,此名七疝也。”又载:“五疝候,一曰石疝、二曰血疝、三曰阴疝、四曰妬疝、五曰...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中医词典;字母S
  • 从《金匮》水气病探讨水肿病的源流

    ...病名  《内经》称为“水”;《金匮》所论水气病;《诸病源候论》首称水肿病名,作为各种水病的总称,并设有水肿专篇论述。现代中医认为,水肿是由于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不利,导致体内水液潴留...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5年第1卷第2期
  • 中医肿瘤源流探析

    ...病体质等都作了较为细致的观察。此外,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积聚病诸候》对积聚的病因病理有进一步的论述,既认为积聚主要由于正虚感邪所致,又指出积聚之成,一般都有一个渐积成病的过程:“积聚者由阴阳不和...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 久聋

    久聋  病名。指久治不效之耳聋证。《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有久聋候。该书认为“足少阴,肾之经,宗脉之所聚,其气通于耳,劳伤于肾,宗脉虚损,血气不足,为风邪所乘,故成耳聋。劳伤甚者,血虚气极,风邪停滞,故...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中医词典;字母J
  • 马刀挟瘿

    ...·痈疽篇》:“其痛坚而不(贵)者,为马刀挟瘿。”《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指出:“风邪抟于皮肤,血气不和所生也。”《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确认为:“此皆鼠瘘寒热之毒气也,堤留于脉而不去者也。鼠瘘之本,皆根...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中医词典;字母M
  • 目疱疮

    目疱疮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认为:“目,肝之候也。五脏六腑之精华,上荣于目,腑脏有热,气乘于肝,冲发于目,热气结聚,故睛上生疱疮也。”临床所见,如疮位于结膜上者,则类似于疱疹性结膜炎;如位于...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中医词典;字母M
  • 牙齿虫

    牙齿虫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认为:“牙齿虫是虫食牙,又食于齿,亦令牙齿疼痛。皆牙齿根有孔,虫居其内,食牙齿尽,又度食余牙齿。”参见牙虫、齿虫条。作者: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中医词典;字母Y
  • 谷万里史载祥:寒凝血瘀证心肌缺血的证治研究

    ...不通”。历代医家对此认识基本一致,如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也指出:“寒则血结,温则血消。”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则进一步形象描述:“血受寒,则凝结成块。”寒性凝滞收引,不论外寒或内寒,均能导...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 阴黄与阳黄之关系及划分质疑

    ...”。首提“阴黄”证病名为隋朝巢元方[5]所著作的《诸病源候论》,该书根据黄疸发病情况或所出现的不同症状,区分为二十八候,阴黄候的记载曰:“阳气伏,阴气盛,热毒加之,故但身目面色黄,头痛而不发热,名为阴黄...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18期;中医中药
  • 《难经》词义释疑

    ...义。但“居”本身没有“直”义,实是“倨”字之误。《诸病源候论》卷十五“心病候”正作‘倨’”。《释名·释衣服》:“裾,倨也。倨倨然直。”《汉语大字典》:“倨,直。”《大戴礼记·劝学》:“其流行痺下倨句,...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经典研习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