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40条结果,用时0.131s
  • 中医辨证治疗虚寒性慢性泄泻

    【摘要】目的观察总结在虚寒泄泻的治疗中以补益脾肾为主,佐以风药的疗效。方法将40年临床病例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胃虚寒、脾肾阳虚、脾虚滑泄、肝木乘脾4型,辨证施治。每日煎汤一剂口服,由于慢虚寒泄泻多病情...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8年第6卷第5期
  • 慢性泄泻:温脾暖肾理气化湿

    ...止泻痢,既善温中涩肠,治阳虚久泄,又能温中行气,治虚寒气滞,标本兼顾,为治疗虚寒泄利之要药;砂仁化湿行气、温胃开滞、健脾安胎等作用,两者配伍,暖腹涩肠,温脾行滞,固肠止泻。诸药合用,共奏温脾暖肾、散...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验案
  • 三 温里药和方剂

    ...中祛寒,温肾回阳两种。  温中祛寒:本法适用于脾胃虚寒证。症见手足不温。纳谷不化,胸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倦神疲、舌淡脉弱等,常用药物干姜、吴茱芋等;常用方剂有理中汤、吴茱芋汤等。  温肾回阳:本法适用...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中医学基础
  • 参苓白术散合思密达治疗小儿慢性腹泻

    ...的内因所在。若乳食内伤、感受外邪,或先天不足、脾胃虚寒,则易损伤脾胃、清浊不分、湿滞为阻、合污下降而成泄泻,表现为面色萎黄、食欲低下、疲乏无力等。《景岳全书·泄泻》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故...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药物与临床
  • 第七节泄泻

    ...利。《金匮要略·呕吐秽下利病脉证治》中将本病分为虚寒、实热积滞和湿阻气滞三型,并且提出了具体的证治。如“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气利,诃梨勒散主之。”指出了虚寒下利的症状...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中医内科学;第四章 脾胃肠病证
  •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叶天士治湿亦有云:“清凉到十分之六七,不可就云虚寒而投补剂,恐炉烟虽熄,灰中有火也。此言极为精辟,湿毒之邪黏滞难祛,大势虽平,而邪犹未尽解,畏虚而补其证难愈,变证亦出。  临证经验方玫瑰地榆肠癖汤...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12年第12卷第3期
  • 胆肠舒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以致心脑肾受累,变病(证)为端。再者,久食生冷或虚寒之人,寒湿益甚,若遇郁怒、酒食所累,其病亦然。治疗则采用抑肝扶脾,利胆疏肝之法。方中以乌梅、黄连为君,干姜、人参为臣,以花椒、细辛、桂枝、当归、白...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3期
  • 十一 补益药和方剂

    ...,倦怠无力等证,常与人参、茯苓、炙甘草同用;如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大便溏泄,可配党参、干姜、炙甘草同用。  2.用治脾虚湿盛的腹胀泄泻,肢体浮肿,腹水,常与桂枝、茯苓,泽泻等同用;用治水湿内停,结为痰...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中医学基础
  • 保健用灸疗身壮疾病少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瘰疬等慢病;而一般虚寒疾病均采用无瘢痕灸。2.间接灸是将艾柱下面放上生姜、大蒜等药物发挥协同作用。其中隔姜灸主要适用于胃寒呕吐、内寒腹痛、虚寒泄泻、风寒湿痹、预防脑血...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自我保健
  • 论产后三冲、三急及新产三病的辨证施治

    ...客于胃肠,胃肠燥涩,其气上逆,呕吐不食。亦有因胃气虚寒,食滞、痰饮内阻所致者。治疗大法:因于寒者,温胃止呕;因于食滞者,健脾和中;因于痰者,祛痰降逆。2.1.1温胃止呕法用治于胃气虚寒之证。《傅青主女科》云...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7年第3卷第3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