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50条结果,用时0.355s
  • 耳穴配合中医分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心、恶心、呕吐、腹胀等,相当于中医学之“痞满”、“胃脘痛”等范畴。笔者采用耳穴配合中医分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较好疗效,具有消除症状快、毒副作用小等特点。现分述如下。1分型治疗1.1脾胃虚弱型治拟健脾和...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年第2卷第3期
  • 浅谈慢性胃炎的中成药合理选用

    ...性胃炎属于中医学的“吞酸”、“嘈杂”、“胃痛”、“胃脘痛”的范畴,中医通常将其分为胃气型、饮食停型、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寒型。各型的临床表现及用药都有不同。虽然人们一般认为中药无副作用或副作用很少...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年第2卷第1期
  • 四逆散加减治疗胃脘痛30例

    笔者近3年来,用四逆散加减治疗胃脘痛3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0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发布的《中医内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胃气胃脘痛。其中男22例,女8例;...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年第2卷第9期
  • 肝脾不调证与肝胃不和证鉴别

    ...,泛吐酸水,嘈杂,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略数,其中,胃脘痛,呃逆嗳气和胃郁热的症状为脾不调证所不具,亦属有别于脾不调证的临床表现,而脾不调证,临床无明显的热象和胃脘痛症状,仅以腹胀、腹痛的腹部症...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 李培生治胃脘痛经验简介

    ...对先生的经验所知者百不逮一,兹将其教言整理如下。1胃脘痛病机突出一个“”字胃为水谷之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降则和,不降则,反升则逆。通降是胃的生理特点的集中体现.叶天士认为:“脾以升则健,胃以降...

    参考资料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 疏肝和胃降逆法治胆汁反流性胃炎

    ...中可伴有食物,偶有少量血液。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呕吐”、“胃反”等范畴。与脾胃胆有关,其病机属于本虚标实。本虚为脾失健运,标实为胃不和。胃气上逆,湿热内蕴,胃络瘀阻,由于脾胃失调,脾...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 慢性胃炎临床证治体会

    ...关键词】慢性胃炎;证治;体会慢性胃炎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痞满、“嗳气、“纳呆等病的范畴。其病因多与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七情怫郁,六淫所伤及和先天禀赋不足有关。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胃炎是指...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9年第7卷第5期
  • 肝胃百合汤治疗胃脘痛86例临床体会

    近几年来,笔者选择愿意服中药的胃脘痛病人,借鉴母校湖南中医学院著名老中医夏度衡教授从论治胃脘痛的经验,以胃百合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86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6例中,男32例,女54例;...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5期;中医中药
  • 第一节胃痛

    ...腹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脾胃肠病证。胃痛,又称胃脘痛。本病在脾胃肠病证中最为多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中药治疗效果颇佳。古典医籍中对本病的论述始见于《内经》。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谓:“木郁之发...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中医内科学;第四章 脾胃肠病证
  • 胃痛·肝气犯胃证

    ...时亦称心下痛或心痛,但与真心痛有显著区别。胃痛亦称胃脘痛、心下痛,心痛等。《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说:“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胃病者,腹膜胀,胃...

    词条中医内科学;中医证名;中医学;中医诊断学;胃痛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