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20条结果,用时0.106s
  • 胃气不降

    胃气不降  病证名。又称失和降。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胃气通降功能受阻则病。症见不思饮食,胃脘胀满作痛,嗳气吞酸,呃逆呕吐等。多由饮食所伤、胃火冲逆或痰浊中阻所致。治宜宽中消导,和胃理气。作者: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中医词典;字母W
  • 胃气不降

    ...qitodescend[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胃气不降为病证名,又称失和降,为指胃通降功能受阻的病证。指胃的通降功能障碍的病理变化。多由饮食所伤、胃火冲逆或痰湿中阻引起。症见不思饮食、胃部胀满作...

    词条中医学;针灸学;中医病证名;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病因病理学名词
  • 推罐治疗呃逆的临床观察

    ...应证等,都有比较明确的记载[2]。呃逆古称“哕,又称“哕逆。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后来张景岳著《景岳全书·呃逆》才对呃逆的命名统一了认识,并把呃逆与干呕、嗳气做出明确的区分[1]。本病多因饮...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8年第8卷第5期
  • 刘沈林治疗呃逆医案2则

    ...成功,二味并用为佳。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论胃气不降治法时,特别推崇代赭石,认为“阳明胃气以息息下行为顺,治胃气不降,非重用代赭石不能奏效也。刘教授在治疗顽固性呃逆时一般都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

    参考资料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 第一节胃痛

    ...以上腹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脾胃肠病证。胃痛,又称胃脘痛。本病在脾胃肠病证中最为多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中药治疗效果颇佳。古典医籍中对本病的论述始见于《内经》。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谓:“木郁...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中医内科学;第四章 脾胃肠病证
  • 胃脘痛的辨证论治

    ...虚热内扰胃腑,则胃脘隐隐灼痛,嘈杂似饥;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则不能进食;胃津不足,失于濡润,则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弦细无力,属阴虚内热之征。治宜滋阴生津、养胃健脾,方用一贯煎合五汁安中饮加...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4期
  • 中医儿科泰斗董廷瑶学术经验

    ...。董教授对此独有见解,认为吐乳之由,乃“火丁(又称“蒂丁,指悬雍垂对面的会厌软骨部)受浊邪火热熏蒸突起,亦有秽浊之气循经而上,生成肿物。呕吐频繁,汤药难进,故另辟蹊径。选用手法按压,隔日1次,3...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7年第3卷第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

    ...;糖尿病胃轻瘫  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gastroparesis,DGP)又称糖尿病胃麻痹或糖尿病胃潴留,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属中医学“痞满”、“胃痛”、“呕吐”范畴,我院自1996年12月~2001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DGP180例,...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2期
  • 胃痛

    ...范畴。胃痛的定义:《中医药学名词》(2004):胃痛为又称“胃脘痛”。是指以胃脘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医药学名词》(2010):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以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不适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胃...

    词条分类词条分类;胃痛
  • 胃痛病

    ...范畴。胃痛的定义:《中医药学名词》(2004):胃痛为又称“胃脘痛”。是指以胃脘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医药学名词》(2010):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以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不适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胃...

    词条中医学;中医病名;问诊;问头身;中医症状名;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疾病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