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20条结果,用时0.123s
  • 中风病证候研究应着眼于理论创新

    ...络证、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风痰瘀血证、风痰上扰证和痰湿阻络证的不同表述;又如阴虚一证,有阴虚风动、阴虚阳亢、肝肾阴虚等的不同。这种证型的不确定性与不规范性,严重阻碍了中风辨证现代化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 镇痛活络酊治疗痹证128例临床疗效观察

    ...观察对象为湿热阻络、寒湿阻络、寒热错杂、瘀血阻络痰湿阻络证候。2治疗方法2.1药物和剂型镇通活络酊(上海佰加壹医药有限公司提供,规格100ml)为外用酊剂,其药物组成是草乌、川乌、半夏、天南星、樟脑、栀子、大黄...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8年第8卷第4期
  • 何良志教授治疗痛证验案3则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断为腰痛病。辨证:肾虚寒凝,痰湿阻络证。治法:散寒除湿,温阳补肾。方用阳和汤、青娥丸、补络补管汤加减治疗:熟地黄30g,杜仲15g,补骨脂12g,鹿角霜12g(先煎),炮姜lOg,肉桂3g,黄芪20g,胡桃...

    参考资料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小板及纤溶活性功能异常之间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痰、虚、瘀等因素致病。在辨证论治上,以肝阳上亢证、痰湿内阻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为主。高血压病过程中可诱发多种病理生理改变,血小板活性增加、功能亢进及纤溶活性降低就是其中之一,在高血压病发病过程中...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1期;中医中药
  • 中医脑病的历史沿革及其辨证论治研究

    ...有肝气郁结证、肝阳上亢证、肝风内动证、风痰阻络证、痰湿阻络证、痰瘀互结证、肝郁痰扰证、痰热腑实、痰蒙清窍证、气滞血瘀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肝肾阴虚证证。治疗常用的8种治法为治风法、祛湿法、祛痰法...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 黄褐斑的中医辨证论治研究概况

    ...肝、脾、肾功能失调,部分也与心肺功能失调及气滞血瘀痰湿等有关,多采用脏腑气血辨证论治。  2.1从肝论治  王邦才将黄褐斑分4型:肝郁气滞型,治宜疏肝理气、和营润肤,方选自拟逍遥祛斑汤加减;肝郁血瘀型,治...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 酒精性肝纤维化中医证候研究评述

    ...瘀血阻络六型。林宗广等[4-6]认为酒精性肝纤维化证型为痰湿胶结,伤阴化燥,肝火炽盛;酒湿浊毒,搏结气血,水湿癖积;酒精性肝硬化又可分为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脾虚湿盛、肝肾阴虚等4型。季光等[7]认为酒精性肝纤维化...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 辨证治疗脑出血50例临床观察

    ...g,水牛角10g,钩藤15g,地龙6g,僵蚕10g,侧柏叶10g。  痰湿证(阴闭)(4例):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面白唇暗,静卧,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舌红,苔白腻,脉滑。辨证为...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 中西医并重防治中风——黄燕教授防治中风经验

    ...志及肢体功能早日恢复。她在治疗阴类证时认为,气虚、痰湿、血瘀虽常相兼为患,但又各有所侧重。“瘀无论从病机还是从病理因素上讲与中风病如影随形。因此,活血化瘀法贯穿治疗始终,药量可根据不同阶段及不同证...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学论文;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
  • 中风

    ...,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痰湿偏盛,风挟痰湿,上蒙清窍,内闭经络,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强痉。痰湿属阴,故静卧不烦;痰湿阻滞阳气,不得温煦,故四肢不温,...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学文档库;中医幻灯库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