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60条结果,用时0.154s
  • 健脾益气汤治疗急性胃病50例

    ...苔腻,脉滑。西医诊断:急性胃炎;中医辨证施治:胃脘痛(寒湿困脾),治宜温化寒湿,理气止痛,方用健脾益气汤加味。方药:陈皮25g,茴香10g,枳壳15g,元胡15g,麦芽15g,砂仁15g,苍术15g,神曲15g,木香10g,生姜2片,半夏15g,3...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1期;中医中药
  • 以升降中焦为定法——《温病条辨》加减正气散用方浅释

    ...热证,若中气虚之人感受湿邪则易并入太阴脾经,转化为寒湿证。正如《薛生白湿热病篇》所谓:“湿热病属阳明太阴经者居多,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本方适宜“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之证,用于湿郁化热的...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经典研习
  •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腹泻176例的临床观察

    ...病因和症状的不同,本组病例分为伤食腹泻、暑热腹泻、寒湿腹泻、湿热腹泻、脾肾阳虚腹泻等五个证型。1.3辨证施治1.3.1伤食腹泻多由喂养不当,饮食不节,积滞胃肠,积食伤脾而引起。症见大便溏泄,酸臭,有食物残渣或奶...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5期
  • 运用调理脾胃法验案三则

    ...度12单位,谷丙转氨酶大于200单位,黄疸指数6单位。此为寒湿困中,脾阳失运,气机痞塞,和降失司,治拟宣中行气,燥脾化湿。处方:川朴9g,半夏12g,苍术9g,砂仁3g(后下),木香6g,生苡仁15g,茯苓、秦艽各9g,青陈皮各6g,...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 黄疸

    ...仲景开黄疸辩证施治之先河,指出“瘀热在里、“寒湿在里都可以发黄。从而奠定了黄疸从病机上的区别。《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是最早的黄疸专论。把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提出的治疗...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学文档库;中医幻灯库
  • 傅山治湿方药妙用8法

    ...愈。同时明确指出“谓为下寒之极或有之”以示鉴别。因寒湿凝滞下焦,亦可腹痛,带下亦可色晦。如此又当于寒湿中求之。若不辨寒热,一见黑带,即浪投此方,则毫厘之差,必酿大错。读者务慎之。  5.温经化湿法——...

    参考资料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 查肛健脾法治疗小儿腹泻60例疗效观察

    ...组根据病因和症状的不同,运用查肛健脾法分为伤食泻、寒湿泻、湿热泻、脾肾阳虚泻4个证型施治。(1)伤食泻多由喂养不当,饮食不节,积滞胃肠,积食伤脾而引起。症见肛门肿胀而痛、周围淡红,大便溏泄、酸馊、有食物...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9年第5卷第2期
  • 泄泻

    ...证:病程较长,腹痛不甚、腹部喜按,口不渴,小便利;寒湿证:粪质清稀,腹痛喜按,完谷不化;湿热证:粪便黄褐,臭秽难闻,泻下急迫,肛门灼热。脾虚证:久泻不愈,倦怠乏力,饮食不慎或劳倦过度即发作。肝郁克脾:...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学文档库;中医幻灯库
  • 人参败毒散

    ...效:益气解表,散风祛湿。  主治:气虚之人,外感风寒湿证。憎寒壮热,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苔白腻,脉浮濡,或浮数而重取无力。  制方要义:本方原为素体气虚、外感风寒...

    参考资料药品天地;专业药学;妙方精选
  • 浅谈慢性泄泻的认识与治疗

    ...基本型。三型又以脾虚型最为基本,而该型又以脾虚兼有寒湿者最为多见。至于脾虚泄泻日久,中气下陷,大肠虚滑不收者引起泻下不止,肛门失禁之症,则又称“滑泻”。  3症状和辨证泄泻的主要症状是腹泻一日多次,伴...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18期;中医中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