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20条结果,用时0.049s
  • 二阳并病

    二阳并病  病证名。指太阳证未解而阳明证已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中医词典;字母E
  • 基础理论与疾病——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

    ...四节气二之气二分二月属卯二生三二至二阳一阴二阳三阴二阳并病二阴二阴一阳二阴二阳二阴症状……作者:http://www.dangdang.com/product/9149/9149534.shtml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书店;药学
  • 经方解表识未了(下)

    ...之不痛、头痛、耳鸣心烦。读《伤寒论》48条可明:“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烦躁,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验案
  • 论今时皆合病并病二十五

    ...者,如太阳先病不解,又并入阳明,少阳之类也。观仲景曰: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按此云转属阳明,则自太阳而来可知也,云太阳病证不罢,则二经皆病可知也。凡并病者,...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景岳全书;卷之七须集伤寒典上
  • 漫谈中医的发病学说

    ...恶寒、头痛、微有汗出、面红、口渴、心烦等症状,属于二阳并病证候。可以用“桂枝二、越婢一汤”治疗。总之,合病是同一病邪引起两个部位以上的病证;并病则病变部位已经传变,而原始病位依然存在。故有“合则一时并...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 病发汗以后证第三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复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证不罢,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者,可小发其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大彻,不足言,...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脉经;脉经卷第七
  • 辨证类(六)

    ...红活坚实;脉静身凉,手足和暖;声音清亮,动止安宁。二阳并病指伤寒两个阳经“并病。例如先见太阳病的头痛、恶寒、发热,四肢关节微痛,以后又出现呕吐、胸胁满闷的少阳症状。两经的症状并见,且有先后出现之分...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基础
  • 病可下证第七

    ...脉反微涩者,此为里虚,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絷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愈,属承气汤证。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属承气...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脉经;脉经卷第七
  • 仲景论色诊之运用

    ...目青,身痛如被杖。”  2.赤色:实证面赤者,48条“二阳并病”,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23条表邪郁遏:“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 病不可下证第六

    ...溲数则坚,汗多即愈,汗少便难。脉迟,尚未可攻。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复不彻,因转属阳明,欲自汗出,不恶寒。若太阳证不罢,不可下,下之为逆。  结胸证,其脉浮大,不可下,下之即死。...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脉经;脉经卷第七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