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40条结果,用时0.145s
  • 点穴疗法可应急治疗12种疾病

    通常也许你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某些急症或者常见病突然发作时,往往因为不能及时赶到医院接受治疗,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甚至发生意外。其实,在此种既缺医又无药的紧急情况下,只要掌握几招非常实用的徒手点治...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自我保健
  • 率谷

    拼音:shuàigǔ英文:ShuàigǔGB8[中国针灸学词典];shuàigǔ[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G8[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GB8[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概述:率谷为经名...

    词条中医学;针灸学;经穴;足少阳胆经经穴;腧穴学;特定穴;交会穴;侧头部腧穴;穴位特效按摩
  • 水分

    拼音:shuǐfēn英文:ShǔifēnCV9[中国针灸学词典];shuǐfē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CV9[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RN9[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概述:水分:1.经...

    词条中医学;经外奇穴;针灸学;经穴;中医病证名;中医诊断学;腧穴学;任脉经穴;上腹部腧穴;穴位特效按摩
  • 生姜、伤湿止痛膏防治晕动病疗效观察

    ...生姜现代药理研究其有效成分为姜酮及姜烯酮的混合物,中医证明生姜有和胃呕作用,文献提示生姜具有胃动力作用[5],生姜抗运动病可能部分与促进胃泌素和胃动素的分泌提高胃动力作用有关[6]。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 按穴位“治”疾病

    中医认为,身体有疾病是因为经络不通所致,通过按摩一些位,可以起到缓解和治疗疾病的作用。内关呕吐晕车的人容易呕吐,可以通过多按内关呕。内关位于掌面手腕横纹上两寸(以患者中指指间关节长度为一...

    健康健康生活;养生保健;保健常识
  • 咳逆上气

    卷十三针灸门治咳逆上气。喘息呕沫(资生经)。天容治肺寒热。呼吸不得卧。咳逆上气。呕沫。喘气相追逐。魄户中府治咳逆上气。喘暴不能言。天突华盖治咳逆上气。喘不得息。俞府神藏治咳逆上气。喘急。掌中热...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普济方·针灸;卷十三针灸门;明;朱梓
  • 阳掌图各穴手法仙诀

    卷十一、掐心经,二掐劳宫,推上三关,发热出汗用之。如汗不来,再将二扇门揉之,掐之,手心微汗出,乃。一、掐脾土,曲指左转为补,直推之为泻,饮食不进,人瘦弱,肚起青筋,面黄,四肢一、掐大肠,倒推入虎口,...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针灸大成;卷十;明;杨继洲
  • 吴茱萸外用治疗儿科诸病举隅

    【摘要】根据中医中药理论,应用吴茱萸配合其他药物进行位敷贴,分别治疗小儿腹泻、呕吐、痢疾、鼻衄、口舌生疮等疾病,取得了显著效果,而且经济方便,痛苦小,儿童容易接受,临床值得推广。【关键词】吴茱萸;儿...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7年第3卷第4期
  • 呕吐的点穴疗法

    病因见呕吐位:内关中脘气海足三里公孙太冲照海等操作步骤:点内关;泻中脘,补气海、足三里。再泻公孙,以利湿。泻太冲,平肝呕。阴虚者,点照海,用补法,滋阴利便;实结者,用泻法,能通畅大便。这样相互...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中医疗法;点穴疗法
  • 胸满

    卷十二针灸门治胸满短气。不得汗(资生经)。皆针补手太阴以出汗。治胸腹满。神堂治胸满肠鸣。三间治胸中满。神堂人迎神道章门中府临泣天池璇玑俞府治胸满不得息。天容阳溪治胸满肿。阳交治胸满咳逆。鸠...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普济方·针灸;卷十二针灸门;明;朱梓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