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风伤卫、寒伤营”,“而括燥湿于寒伤营,春夏温热该于风伤卫”(见自序)[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55.。并批评王叔和整理的《伤寒论》编次不明,故在编注时,突出六经主病,颇多
分类:医学百科 > 伤寒六经辨证治法 2016-04-09
《伤寒六经辨证治法》 伤寒著作。八卷。清·沈明宗撰于1693年。沈氏深研仲景之学,历20余年著得此书。于《伤寒论》注家中,比较推崇方有执、喻嘉言,认为《伤寒论》中所谈六气外感,主要是“风伤卫、寒伤营”,“而括燥湿于寒伤营,春夏温热该于风
分类:医源资料库 > 中医词典 > 字母S > 2006-01-12
《伤寒六经辨证治法》 伤寒著作。八卷。清·沈明宗撰于1693年。沈氏深研仲景之学,历20余年著得此书。于《伤寒论》注家中,比较推崇方有执、喻嘉言,认为《伤寒论》中所谈六气外感,主要是“风伤卫、寒伤营”,“而括燥湿于寒伤营,春夏温热该于风
分类:医源资料库 > 中医词典 > 其他 > 2006-01-12
概述六经辨证为《伤寒论》的辨证方法[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58.[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71.。指以阴阳为
分类:医学百科 > 六经辨证 2016-03-02
中医眼科医家和有关医籍以症命名疾病的传统格局,用六经辨证归类命名和诊治一切眼科疾病,陈氏并于1978年著《中医眼科六经法要》一书,全面论述这一学说,逐渐形成为中医眼科的一个新流派。这种方法主要根据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所系
分类:医学百科 > 中医眼科六经辨证 2011-08-13
中医专家。冯世纶教授临床采用六经辨证治疗皮肤病,疗效显著。临床强调先辨六经,再辨方证。其认为虽然皮肤病在皮表,但绝不可因皮肤病在体表而认为其病位在表。依六经来分,病位分为表、里和半表半里,同时每个病位上又存在寒热、虚实的病性,判断病位及病
分类:中医中药 > 中医临床 > 辩证施治 > 2010-01-14
内容提要: 《中国医学大成》的编纂,在当时倍受中医界的推崇,认为此书是“寿世宝藏,医林巨观”。原书共计365种,分13类,曰医经、药物、诊断、方剂、通治、外感、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医案以及痘疹
分类:医源资料库 > 医源书店 > 中医 > 2006-08-08
中医专家。冯世纶教授临床采用六经辨证治疗皮肤病,疗效显著。临床强调先辨六经,再辨方证。其认为虽然皮肤病在皮表,但绝不可因皮肤病在体表而认为其病位在表。依六经来分,病位分为表、里和半表半里,同时每个病位上又存在寒热、虚实的病性,判断病位及病
分类:求医问药 > 专家门诊 > 名家医案 > 2009-12-24
中医专家。冯世纶教授临床采用六经辨证治疗皮肤病,疗效显著。临床强调先辨六经,再辨方证。其认为虽然皮肤病在皮表,但绝不可因皮肤病在体表而认为其病位在表。依六经来分,病位分为表、里和半表半里,同时每个病位上又存在寒热、虚实的病性,判断病位及病
分类:中医中药 > 中医临床 > 辩证施治 > 2010-01-14
代名医,曾师从潘竹均等名医。多年潜心于《伤寒论》的研究,善用经方,辨证以六经为法,在治疗外感和内伤杂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对于虚寒证的疗效尤为显著。擅用大剂附子,而有“范火神”之誉。著有《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选编了范氏应用六经辨证诊疗的
分类:求医问药 > 专家门诊 > 名家医案 > 20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