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300条结果,用时0.109s
  • 完带汤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细。  中医诊断:肾囊风,西医诊断:阴囊湿疹。证属湿热下注、蕴郁阴囊。治以清热利湿,方用完带汤加减:柴胡10g,车前子10g,白术30g,苍术10g,光山30g,赤芍10g,陈皮10g,牛膝10g,苦参10g,白鲜皮10g。治疗经过:上方服...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5年第1卷第1期
  • 张茂年治疗血精的经验

    ...治血精属中医“浊证范畴,临床主要分四个证型:1.湿热下注:嗜食肥甘,狂饮酒浆,热蕴脾胃,熏蒸肝胆下注精室,伤及血络。此类血精日渐增多,首当关注。症见:血精色红,兼见尿急尿痛,会阴坠胀,纳呆口苦,舌...

    参考资料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 治疗经行尿频的简易方法有哪些?

    ...)。  ②龙胆泻肝丸,每服6克,日服2次(适用于肝胆湿热下注者)。  ③知柏地黄丸,每服6克,日服3次(适用于肾阴不足,相火妄动者)。  ④缩泉丸,每服9克,日服2次(适用于肾阳虚者)。  ⑤鱼鳔丸,每服9克,日服2次...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疾病类;月经病防治280问
  • 除湿法的临床运用

    ...咽干,舌红,苔黄腻,脉濡。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辨为湿热下注,治以淡渗利湿、清热止带,茵陈四苓汤加味:茵陈15g,茯苓15g,猪苓15g,苍术15g,山药15g,蒲公英15g,地肤子15g,泽泻10g,苡仁30g,青蒿10g。4剂后痛痒消失,带...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10B期
  • 淋浊

    ...胱。且其便结系是腑气不用,故用两头尖以导浊。东浦陈湿热下注,溲溺赤流,脉濡右弦,舌滑跗肿。姑宜厘清养阴为主。川萆(三钱)生地(四钱)绵茵陈(三钱)川柏(钱半,盐水炒)泽泻(三钱)怀药(三钱)生米仁(四...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邵兰荪医案;卷四;清;邵兰荪
  •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塞病的疗效观察

    ...、脉搏等结合起来认真检查后,进行分型辨证诊治。1.3.1肝胆湿热型多为本病初期,口苦心烦,口腔溃疡,外阴红肿溃烂,目赤肿痛,舌红苔黄而腻,脉弦数或滑数。治以清利肝胆湿热为主。以龙胆泻肝汤为主方。主药:柴胡、...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年第5卷第10期
  • 中医把固定药疹分为哪几型,怎样治疗?

    ...地10g 赤芍10g 生甘草6g  方中以龙胆草为主药,清泻肝胆湿热、实火;配以黄芩、柴胡清肝经之热毒;木通、泽泻可以利湿;生地既可以凉血,又能防止其他药物苦寒太过,伤及阴液;赤芍可以凉血消斑;生甘草可以解毒。...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疾病类;性病防治420问
  • 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疗效观察

    ...风热湿火相结合所致。临床上用清肝利胆口服液,以清泻肝胆湿热为主。其中茵陈、栀子、金银花具有清泻肝胆、祛风泻火作用,厚朴、防已具有除湿、止痛作用。临床药理研究表明茵陈、栀子、金银花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抗菌...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3期;中西医结合
  • 体针疗法(三)

    ...。34.阳痿主穴肾俞、命门、关元、三阴交、八髎。配穴湿热下注加阳陵泉、阴陵泉。针法补法或针灸并用。35.近视眼丰穴睛明、承泣、风池、合谷。配穴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光明。针法每次2~3穴,眼部穴位宜轻捻缓进,...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中医疗法;针刺疗法
  • 二 清热药和方剂

    ...豉合用,如栀子豉汤。  2.能清三焦而利小便,清利肝胆湿热,常用于湿热郁结而致之黄疸、发热、小便黄短等证,多与菌陈、大黄同用,如菌陈蒿汤。  3.尚有凉血止血作用,常用于血热妄行鼻衄及肝热目赤肿痛等。常...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中医学基础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