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2304条结果,用时0.102s
  • 足跟痛的中医辨治

    寒湿型:多感受风寒外邪,或涉水踏路,或居住湿地,足跟疼痛,甚则肿胀,下肢沉重,畏寒肢冷,得温症减,伴乏力,全身酸痛。舌淡白,脉弦紧。药用黄芪30克,续断20克,薏苡仁30克,羌活10克,独活12克,伸筋草24克,木瓜...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 胫后血管蒂逆行皮瓣修复大块足跟缺损

    1临床资料我院于1990~1996年共收治足跟缺损和手术后足跟缺损病例5例,5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14~51岁,平均34岁,其中外伤缺损2例,慢性骨髓炎瘘道病灶清除后组织缺损2例,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组织缺损1例。所有病例在清创、...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6期
  • 腓骨肌腱鞘筋膜瓣与脂肪筋膜瓣联合转移修复足跟后深度组织缺损

    ...07Vol.23No.1P.5-78(合肥)为了探索一种新的局部组织瓣修复足跟后深度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研究者于小腿下段,外踝腓外侧筋膜间隙,设计切取腓骨肌腱鞘筋膜瓣与脂肪筋膜瓣联合转移,最大筋膜瓣6cm×13cm,覆盖跟腱及跟骨裸...

    参考资料行业资讯;临床快报;骨科
  • 补肾通络汤治足跟痛

    □孔明云 青海省平安县中医医院  足跟痛症为中老年人常见的病症之一,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西医一般认为与纤维组织炎、局部炎性渗出及骨内压增高有等关。中医学认为足跟为足少阴、足太阳之络脉所过之处,足跟痛为...

    参考资料药品天地;专业药学;妙方精选
  • 补肾通络汤改善足跟痛疗效较为满意

    足跟痛症为中老年人常见的病症之一,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西医一般认为与纤维组织炎、局部炎性渗出及骨内压增高有等关。中医学认为足跟为足少阴、足太阳之络脉所过之处,足跟痛为肝肾不足,经脉痹阻,瘀血阻滞。中老...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 膝痛(足跟痛、足心痛)

    ...在外廉者。属少阳。在内廉者。属三阴。随其经而取之。足跟痛肾脏阴虚者。则足胫时热而足跟痛。六味丸加龟板、肉桂。阳虚者。则不能久立而足跟痛。八味丸。挟湿者。必重着而肿。换骨丹、史国公药酒。肥人湿痰流注。导...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张氏医通;卷五诸痛门;清;张璐
  • “五川灵仙汤”治足跟痛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症,尤以女性为多见。其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足跟或脚底部酸胀作痛或针刺样痛。步履困难。多因跖筋膜创伤性炎症、跟腱周围炎、跟骨皮下滑囊炎、跟骨骨刺及脂肪垫变性引起,发病多与慢性...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 足跟发

    拼音:zúgēnfā足跟发病名。痈疽之发于足跟部者。出《外科活人定本》卷一,多因涉水或远行伤损脚根,或由湿热流注于此而发。其证之初起多不引起患者之重视,痒痛肿胀均不明显,终止痒痛明显,红肿成脓,溃后脓水淋漓...

    词条中医病名
  • 足跟疮

    拼音:zúgēnchuāng足跟疮病名。生于足跟部之慢性溃疡。出《外科枢要》卷三。又名兔啮。多因患部痈疽失治,或局部受压磨擦,使湿热郁结而不化,邪滞血瘀而不去所致。初起可见局部肿胀疼痛,色呈红紫如熟枣,破溃脓出,...

    词条中医病名
  • 足跟点

    拼音:zúgēndiǎn足跟点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手掌部,第三、四掌骨间隙之中点,与腕横纹中点连线,分为4等份,近腕横纹1/4处。左右计2穴。主治足跟痛。一般直刺0.2~0.3寸;可灸。

    词条中医学;针灸学;经外奇穴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