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200条结果,用时0.099s
  • 伤寒治例五十八

    ...,凡脾胃气分虚弱,而微寒当温者宜此。五味异功散补四,凡脾胃虚寒,饮食少思,气逆腹满者宜此。五福饮新补六,凡五脏气血俱虚者宜此为主。温胃饮新热五,凡中寒呕吐吞酸者宜此。养中煎新热四,凡中气虚寒,为呕为泄者宜此。归脾...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景岳全书;卷之八须集伤寒典下
  • 慢性胃炎实因、求治初探

    ...,失其濡养而发生疼痛。此外,亦有过服寒凉药物而导致脾胃虚寒而痛者,所以《诊治汇布·心痛选方》有:“服寒药过多,致脾胃虚弱,胃脘作痛的说法[2]。4肝气犯胃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若忧思恼怒,则气...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8年第7卷第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扩张2例

    ...按,喜暖恶寒,泛呃欲吐,舌苔白腻,脉细沉而紧。证属脾胃虚寒,中焦阻塞,胃失和降。治当温中散寒,理气降逆,佐以化湿祛痰之品。方用厚朴温中汤加减:厚朴、枳实、木香、陈皮、半夏和煅瓦楞子各l5g,干姜、吴茱萸、...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学论文;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
  • 区别使用沉香、降香、檀香

    ...舒,烦闷不食等症,常与乌药、木香、槟榔等药同用;如脾胃虚寒积冷,脘腹胀痛,喜温恶寒,呃逆呕吐,食欲不振,肢冷乏力,大便泄泻等,常与附子、干姜等药同用;若阴寒较盛,四肢厥冷,脐腹冷痛,痛极欲绝者,当配伍...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 哈荔田治疗脾胃病经验

    ...以内伤及情志因素为主因。  在病机变化方面,他认为脾胃虚寒、肝气犯胃是其主要方面。脾胃虚弱,寒邪易于犯胃,而致寒邪客于胃中,阻遏阳气不得舒展,胃失和降,脾失健运,“不通则痛,临床出现纳呆、便溏、恶...

    参考资料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 罗忠祥老中医验案三则

    ...质淡,脉沉细无力,小便清稀,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证属脾胃虚寒,阳气大虚,治当温中散寒,补气健脾,回阳救逆。治以附桂理中汤加减,处方:熟附片30g,干姜20g,肉桂10g。红参30g,黄芪60g,白术15g,甘草10g,法半夏15g,砂...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9期
  • 附子粳米汤研究概况(附治寒疝、妊娠恶阻、滑胎等)

    ...组成,具有温中散寒止痛、和胃蠲饮降逆的作用,主要用于脾胃虚寒、水湿内停的腹满痛证;方中附子温中散寒,半夏蠲饮降逆,粳米、大枣、甘草缓中补虚,诸药合用,则痛、呕、满诸证可除。《金匮方歌括》:“腹中雷鸣,胸胁逆满,呕...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 脾胃病证治心得

    ...论治为主,结合西医辨病论治。  一、临床证治  1.脾胃虚寒型:其证候为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减,或泛吐清水或酸水,或纳呆少食,或大便溏薄,或神疲乏力,甚者夜半痛作或手足不温,舌质淡红,苔...

    参考资料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医诊治

    ...,舌苔黄腻或白厚腻等;常见的证型通常分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寒脾胃湿热、胃阴不足四种[1]。一般而言,若能坚持以正规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予以治疗,同时注意饮食的控制与日常生活保健,大多数会收到满意效果。反...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年第4卷第11期
  • 妊娠剧吐的临床研究进展

    ...的病因有胃虚、痰湿、肝郁,从而将该病分为3型论治:脾胃虚寒型,治宜健脾和胃,散寒逐饮,降逆止呕,方用生姜泻心汤加减(姜半夏、生姜、砂仁、厚朴、白术、茯苓、干姜、炙甘草、党参、大枣);痰湿壅遏型,治宜健...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齐鲁医学杂志;2009年第24卷第3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