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200条结果,用时0.157s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病案五则

    ...酸枣仁汤治疗因胆经寒而相火不降。还有因胆经热者,因胃气不降者。胃气降有助于胆经降。如由于阴虚或真水枯,则阳不能藏。阳不能藏则阳出于阴,阳出于阴则寤,因而失眠。此外,在临床上还有因肺经不降而失眠者,因肺...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9年第5卷第5期
  • 治疗慢性胃病贵在调气

    ...反而使湿热毒瘀滞留加重,使气机升降受碍,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肝气不疏,导致正气更虚;若攻伐太过,湿热毒瘀虽祛,而元气大伤则气机升降出入无力,体虚不复,导致疾病难愈。因此在治疗上,采取补益脾、肺、肾之平...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 普外科术后胃排空障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失健运,运化受阻,致使中焦脾胃升降失调,清阳不升,胃气不降胃气上逆则呃逆、呕吐,气机不畅而致脘腹胀满、纳呆乏力,肠道失去受盛传导之功能,而致浊阴滞留、腑气郁结不通,出现腹胀、呕吐、大便不通等症。病机...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12期
  • 蔡秋杰:张仲景运用半夏浅析

    ...而止呕。 半夏配干姜,散寒扶阳止呕。治疗阳虚寒凝,胃气不降所致“干呕、吐逆,吐涎沫。方如半夏干姜散,取干姜之温燥更助半夏之温燥以散寒凝、扶阳气、降胃气而止呕。 半夏配人参,补虚降逆止呕。治疗脾胃气...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 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2例临床观察

    ...纳少乏力、精神不振、舌质淡红、苔白等。脾气不升可致胃气不降胃气上逆则表现为上腹胀痛,餐后早饱、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等。现代医学认为[3,4],FD患者大多存在胃排空延误,表现为对固体、液体以及液态混...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7年第3卷第2期
  • 论疏利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反逆入胃;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水谷,以降为和,胃气不降则郁滞,从而影响胆汁下行,如此互为因果,则出现胃痛、嗳气、呕吐等症状,日久加重,胃镜查见反流胆汁。中医学中无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但早在《灵枢·...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年第3卷第10期;中医中药
  • 脾胃升降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脾虚运化无力,易积湿生浊,脾湿郁滞常影响到胃而致胃气不降受纳失常。降胃常选辛苦通降之品,虽与甘温升脾之药性味相反,但同奏祛湿化浊、恢复脾运之功,有异曲同工之效。具体应用可在益气升脾方药中,少佐顺降开...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年第2卷第5期
  • 浅谈相反相成法的配伍运用

    ...调和则脾胃纳运协调,气血生化之源兴旺。若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便成中焦痞塞之病,可见纳谷不香,脘腹痞闷甚或疼痛,大便不爽等。治宜升清阳,降胃浊。常用药物配伍如白术与枳实,一以健运脾气,一以通降胃浊,使升...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5期
  • 大黄甘草汤在儿科病中的临床应用

    ...解大便,指纹紫滞,诊为呕吐,由胃肠积滞、邪热上冲、胃气不降所致。治用通腑泻热和胃止呕。方用大黄甘草汤,处方:大黄5g,甘草2g,用法:上方用开水80ml泡30min后服,嘱每次服少量,吐后又服。效果,上药服后小儿未吐,3h...

    参考资料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4期
  • 暑温 伏温

    ...则渴,引水求救,湿郁中焦,水不下行,反来上逆则呕,胃气不降,则大便闭。故以黄连栝蒌清在里之热痰,半夏除水痰而强胃。加枳实者,取其苦辛通降,开幽门而引水下行也。  〔小陷胸加枳实汤方〕苦辛寒法。  黄连...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温病条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