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2387条结果,用时0.152s
  •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表明——疏肝饮具抑制结肠平滑肌收缩作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谢建群教授以自拟的疏肝饮治疗肝脾型不和的腹泻型  IBS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最近,一项旨在探明该方的作用机理的动物实验发现,疏肝饮具有抑制大鼠结肠平滑肌收缩的作用,为该方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

    参考资料行业资讯;临床快报;中医临床快报
  • 论疏利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这些都说明本病与肝有关。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气不和,则出现胃脘胀痛、嗳气、泛酸等症;肝失疏泄,可以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出现精神抑郁,胁肋胀痛、腹胀便溏等“肝脾不和”的症状;脾失健运,湿热内停,熏蒸肝胆...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年第3卷第10期;中医中药
  • 赵炳南:调和阴阳治慢性荨麻疹

    ...型、血虚受风型的经验已广为人知,但以阴阳不调、气血不和立论,以调和阴阳、中和气血法配合灵活多样的外治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经验尚少有人知。我们近年又收集到大量赵炳南上世纪70年代的原始病历,从中发现一些这方...

    参考资料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 5.7中医胃病辨证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研究--胃病中医辨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染色法加尿素酶法)。  1.3中医辨证分型  ①肝胃不和型:胃脘疼痛及胁痛,时有泛酸,嗳气频,喜叹息,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滑。②脾胃虚寒型: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畏寒肢冷,倦怠乏力,大便...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治一切气(附脾胃、积聚)

    ...理中圆                   理中焦不和,脾胃宿冷,心下虚痞,腹中疼痛,胸胁逆满,噎塞不通,呕吐冷痰,饮食不下,噫醋吞酸,口苦失味,怠惰嗜卧,全不思食。  又治伤寒时气,里寒外热,霍乱吐...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三
  • 中药情志舒对大鼠胃窦壁内胆碱酯酶含量的影响

    ...)治疗作用的机理。方法通过情志异常(激怒)制造肝胃不和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大鼠动物模型;采用组化方法测定各组胃窦壁内AChE的含量。结果情志舒能显著增加大鼠胃窦壁内AChE的表达(P0.01)。结论情志舒治疗肝胃不和型非...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年第4卷第10期
  • 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                 治小儿冷伤,脾胃不和,腹胀气闷,不欲饮食。  高良姜草豆蔻(去皮)陈皮(去白)当归(微炒)肉桂(去粗皮)各一分、人叁(去芦)半两上件捣,罗为散。三岁儿每服一钱,水一盏...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十
  • 第五节 往来寒热

    郭稽中曰:产后乍寒乍热者何?答曰:「阴阳不和,败血不散,能令乍寒乍热。产后血气虚损,阴胜则乍寒,阳胜则乍热,阴阳相乘,则或寒或热。若因产劳伤脏腑,血弱不得宣越,故令败血不散,入于肺则热,入于脾则寒,若误作疟疾治之则谬矣...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济阴纲目;第十五章 产后门(下)
  • 从多角度诠释经典——对《伤寒论》第279条的学习思考

    ...对本条作出圆满解释,因此,刘渡舟先生很巧妙地从肝脾不和、气血不和角度入手作解。《伤寒论诠解》:“若属太阴虚寒,寒湿内阻,升降失常的症候,则应见吐利。而今不见吐利,只见腹满时痛,说明非为阳虚寒湿之证,而...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经典研习
  • 调脾汤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评价

    ...2〕。宋代《小儿药证直诀·虚羸》指出:“脾胃不和,不能食乳。《杂病广要》也云:“脾不和则食不化,胃不和则不思食,脾胃不和则不思而且不化。进一步说明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或长期偏食,损伤脾胃正常运...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6年第2卷第5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