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200条结果,用时0.137s
  • 李冀:消渴从心辨治论

    ...无敛邪之患,积热得除,气行湿化,渴烦呕胀等症自失。心脾两虚,气血双亏型  症状: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面色萎黄,肌肉消瘦,乏力懒言,口干口渴,食少纳呆,女子经行量多或量少,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因病机...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 补肾安神治失眠

    ...胀,记忆力减退等。引起失眠的病机很多,如心肾不交、心脾两虚、心肾两虚、脾肾两虚、肝郁化火、心胆气虚等。  阴阳的相互交感决定或寐或寤。《灵枢·口问》篇曰:“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 名老中医治疗失眠症的方法还有哪些?

    ...煎服,日1剂。  (3)刘仕昌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  ①心脾两虚:常见于老年衰弱、贫血、久病恢复期。症见失眠早醒,饮食减少,疲倦乏力,面色萎黄,心悸,唇淡舌白,脉细弱。治宜益气补血,养血安神。方用归脾汤加减...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疾病类;失眠防治300问
  • 原穴为主针灸治疗不寐证328例

    ...会、四神聪、内关、神门、大陵、通里、三阴交。配穴:心脾两虚证配血海、足三里;心肾不交证配心俞、肾俞、太溪;肝阳上亢证配太冲、合谷、阳陵泉;病久加关元;胃气不和配足三里。每次选主穴-侧取内关、神门,另-侧...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 周绍华主任治疗抑郁症经验谈

    ...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将抑郁症分为肝郁脾虚、气滞血瘀、心脾两虚、脾肾阳虚、阴虚火旺5型辨治。2.1肝郁脾虚:症见精神萎靡,多愁善感,悲观厌世,情绪不稳,两胁胀满,腹胀腹泻,身倦乏力,食少纳呆,悲伤欲哭,喜太息...

    参考资料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 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100例近期疗效研究

    ...杂志2006Vol.47No.6P.427-42812(郑州)为了对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近期疗效进行评价。研究者设定总样本量为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采用三部推拿法,对照组口服归脾丸,比较两组总体临床疗效及匹兹...

    参考资料行业资讯;临床快报;中医临床快报
  • 中成药辨治心律失常

    ...中成药对该病进行辨证论治,也能取得很好的疗效。虚证心脾两虚胸闷,怔忡,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思虑劳心则甚,疲乏,眩晕健忘,面色无华,唇淡等。治宜补血养心,益气安神,药用归脾丸。心虚胆怯心悸善惊,烦躁痰多...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 路志正治顽固性失眠经验

    ...代方药中等主编的《实用中医内科学》问世,把不寐分为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等七型,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滋阴降火﹑清心安神﹑交通心肾等十一法治之,可谓全矣!  失眠为临床上所常见,失眠重症,顽固性...

    参考资料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 中医是怎样认识肝与失眠的?

    ...将其按虚实两类,分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等五种证型,可谓脏腑赅备,气血阴阳俱全。但临床上往往是,轻者无证可辨;重者五型辨尽、方药遍施,而结果却是寸功难收。作者:不明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疾病类;失眠防治300问
  • 神经衰弱自我按摩法的按摩疗法

    ...认为,神经衰弱属中医“失眠”、“心悸”等范畴,多由心脾两虚、阴阳失调所致。按摩能舒筋活络,通利经脉,调整阴阳,使症状减轻或消失。同时,头部、四肢、胸腹等部位有不少镇静、安眠的穴位,按摩刺激这些穴位能起...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中医疗法;按摩疗法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