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90条结果,用时0.08s
  • 卷之六

    合下三卷,计论七篇,皆名大论。论五运六气司天在泉,天时民病寒热胜复之理。天地之阴阳四时,备于人身;人身之寒热虚实,同于天地。首纪天元,而五运五行六气微旨,归于人气以交变。更有五常之政,六元之纪,道极其...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黄帝素问直解;清;高士宗
  • 解精微论第八十一篇

    卷之九纯粹之至曰精;幽渺之极曰微。阐明阴阳水火、神志悲泣,以及水所从生,涕所从出,神志水火之原。非寻常问答所及,故曰解精微。黄帝在明堂,雷公请曰∶臣受业、传之行教,以经论,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药所滋...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黄帝素问直解;卷之九;清;高士宗
  • 刺志论第五十三篇

    卷之五本经有《血气形志篇》,血气之立乎外者,为形;血气之存乎内者,为志。刺志者,得其内之所存以为刺也。如形本乎气,气本乎谷,血本乎脉,而形气谷气血脉,有虚实常反之道,得其虚实常反而刺治之,斯为刺志也。...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黄帝素问直解;卷之五;清;高士宗
  • 气厥论第三十七篇

    卷之四五脏六腑,主十二经脉,一气营运,环转不息,脏腑不和则气厥,气厥则寒热相移,寒热相移,此皆得之气厥,故帝问寒热相移,伯举而论之,终言得之气厥也。黄帝问曰∶五脏六腑,寒热相移者何?五脏六腑,一气营运...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黄帝素问直解;卷之四;清;高士宗
  • 异法方宜论第十二篇

    卷之二异法者,一病而治各不同,有砭石毒药灸微针导引诸法也。方宜者,东方砭石,西方毒药,北方灸,南方微针,中央导引也。圣人杂合以治,用各不同,五方之病,皆得其宜,故曰异法方宜。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黄帝素问直解;卷之二;清;高士宗
  • 王小平:“阴平阳秘”内涵与外延启微

    ...有阳矣……阳卫外为阴中之固,阳中有阴矣。”(《黄帝素问直解·生气通天论》)一方面,阴的“起亟”因于“阴中有阳”,“起亟”与“卫外”皆主动散,故“阴中之阳”与“阳”之间可相互助长;同理,阳的“为固”缘于“...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 中医文化发展研究离不开“中和”

    ...自和生理状态,从而治愈疾病,正如清高士宗《黄帝内经素问直解》中诠释的“圣人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从容中道。在“调和致中中,“调是手段,“中和是目的。“调就是采用药物或非药物等手段对病...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文化
  • 兵法释“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

    ...,故其来不可逢;如气虚则不可泻,故其往不可追也。《素问直解》注:“邪气冲突,宜避其锐。《素问集注》张志聪注:“故曰其往不可追,谓邪气已过,不可泻也。盖言邪气方来不可逢迎,邪气已过,不可追迫,待邪...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 五脏五味补泻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161-165.[3]清.高士宗.黄帝内经素问直解[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162-167.[4]明.张琦.素问释义[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84-86.[5]张毅云,主编.《内经.素问》疑难问题助读[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经典研习
  • 上古天真论第一篇

    卷之一上古者,黄帝之时追溯混沌初开,鸿始辟也。天真者,天性自然之真,毫无人欲之杂也。帝欲寿天下之民,故言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今时之人不能也。更欲昌天下之后,故言人寿虽年老有子。而今时之人,又不能...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黄帝素问直解;卷之一;清;高士宗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