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60条结果,用时0.117s
  • 攒竹穴为主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体会

    ...之藩篱,且腰背部为膀胱经所过,必治腰背痛。攒竹穴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是经气所发之处,刺攒竹可驱散在表之邪,疏通太阳经气,通则不痛,且符合“病在下,取之上”原则。腰扭伤疼痛由经络血脉瘀阻所致,玻璃火罐产...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17期;中医中药
  • 灸法

    ...冒,有疏风散寒,调和营卫,解表宣肺之功效。取督脉、足太阳、阳明经腧穴,如风池、风门、大椎、肺俞、列缺、孔最、合谷等,用艾条温和灸,每穴再次灸10~15分钟,每日l~2次;或艾炷隔姜灸,每次2~4穴,每穴灸5~7壮...

    词条分类词条分类;刺法灸法学;针灸学;灸法
  • 灸治疗法

    ...冒,有疏风散寒,调和营卫,解表宣肺之功效。取督脉、足太阳、阳明经腧穴,如风池、风门、大椎、肺俞、列缺、孔最、合谷等,用艾条温和灸,每穴再次灸10~15分钟,每日l~2次;或艾炷隔姜灸,每次2~4穴,每穴灸5~7壮...

    词条医疗技术名
  • 灸法

    ...冒,有疏风散寒,调和营卫,解表宣肺之功效。取督脉、足太阳、阳明经腧穴,如风池、风门、大椎、肺俞、列缺、孔最、合谷等,用艾条温和灸,每穴再次灸10~15分钟,每日l~2次;或艾炷隔姜灸,每次2~4穴,每穴灸5~7壮...

    词条中医学;灸法;针灸学;刺法灸法学
  • 耳针疗法

    ...。《耳枢·经脉篇》中更具体地记载了十二经脉的分布:足太阳的分支到耳上角;足阳明上耳前;足少阳下耳后,分支到耳后,出耳前;手太阳入耳中;手阳明的别络入耳中;手少阳联系耳后,出耳上角,分支入耳中。这样,手...

    词条中医学;针灸学;耳针疗法;书籍;医疗技术名;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治法
  • 重症肌无力

    ...用1~2个穴,留针20分钟。出针后再用皮肤针取患侧头部足太阳、足少阳经线及眼轮匝肌,自上而下,自内向外叩刺,手法以补法为主轻刺,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疗效:用上法共治疗本病患者365例,临床治...

    词条中医学;针灸学;中医常见病;常见病方药治疗;常见病针灸治疗;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骨骼肌肉疾病;重症肌无力与肌无力综合征
  •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106例

    ...其后。①疏通经络法:以拇指指腹从颈椎自上而下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并用大鱼际肌再按上述路线揉按各3~5次;②点穴拔筋法:拇指或食指以中等力度点按双侧风池、天柱、肩中俞、手三里、外关等穴,再以拇指及其它四指...

    参考资料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 中医生理之气研究

    ...脏;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指之端”。(《灵枢·卫气行第七十六》)可见《素问》与《灵枢》对卫气循行路线的认识也不一致,更不说他们完全不符合饮食在体内的消化吸收过...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年第2卷第2期
  • 基于络病论治失眠症

    ...和络脉的联系十分广泛和密切。直通于脑的经脉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从目系入脑的经脉有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经别则有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阴心经;从目周入脑的经络有阴跷脉...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验案
  • 远离疾病的养生小窍门

    ...好。摩胸擦背中医学认为,脊柱是督脉所在,脊柱两旁的足太阳膀胱经与五脏六腑联系密切,对脊背部进行摩擦,能激发和增强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调和脏腑功能,有助于增强免疫机能;至于胸部,则为胸腺之所在,施以按摩...

    健康健康生活;女性;居家;生活锦囊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