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200条结果,用时0.079s
  • 刘渡舟治疗经前呕吐案

    ...,水谷乃化。如果木郁气逆,胃气不得调顺,致使气逆而痰饮上冲发为呕吐。“病在肝而逆在胃,此所以“喜呕之由也。此女平素肝气多郁,“女子善怀,月经前则气血蕴蓄不伸,更能加重郁结之势。肝胆气郁必然疏泄...

    参考资料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 加味旋覆赭石汤在“痰饮病”的灵活运用

    ...处予以斧正。【关键词】旋覆代赭石汤降逆化痰益气和胃痰饮病旋覆代赭汤出自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痞证篇因伤寒用汗、吐、下后出现的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所设。其用意为虽经汗、吐、下三法后表邪虽解,但造成胃气...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8年第8卷第5期
  • 浅谈泽泻汤治眩晕

    ...要】眩晕是指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种病证。《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指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泽泻汤的功效是利水祛饮,健脾制水。本文总结了笔者在临床用...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9年第5卷第5期
  • 二陈汤融治痰诸法

    ...,则为恶心呕吐;浊阴凝聚,清阳不升,则为头目眩晕;痰饮凌心,则为心悸。故二陈汤以半夏为君,一者辛燥而蠲湿痰;二者降逆以止呕恶;三者散结以消痞满。橘红辛苦而温,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气行则痰化,是为臣...

    参考资料药品天地;专业药学;妙方精选
  • 食滞胃脘证与胃寒证鉴别

    ...脾胃脉“沉细者则是脾胃虚寒不思饮食;滑大者则是痰饮(《古今医统大全》)。  从临床症状上来看,食滞胃脘证与胃寒证,均有胃痛。食滞胃脘证,因有形邪气停留中焦,故胃脘部胀闷疼痛拒按。胃寒证,其实证多因寒客...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 眩晕案——阎艳丽运用经方治验(1)

    ...苔白干,脉左弦细,右弦滑。诊为少阳郁热,肝脾不和,痰饮上逆而致眩晕。治以小柴胡汤和解枢机,调达肝脾;泽泻汤降逆祛饮,化浊止眩为主。处方:柴胡15克,黄芩15克,法半夏10克,泽泻15克,白术10克,白芍20克,茯苓12...

    参考资料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 痰饮霍乱

    痰饮霍乱  病证名。指痰饮病兼见呕泻、腹痛等症。见《症因脉治·霍乱》。此证由脾虚、痰饮聚于中脘,中气升降失常,临床多见胸脘懊憹,心胁痞闷、疼痛,泛泛欲吐,腹中雷鸣,或发怔忡心悸,忽发呕吐、泄泻,胸腹疼...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中医词典;字母T
  • 小儿呕吐

    ...损伤胃气,不能运化所致。亦有因感触惊异,蛔虫内扰和痰饮壅盛而成。临床常分伤乳吐、伤食吐、寒吐、热吐、积吐、虫吐、惊吐、痰湿吐等。详各条。作者: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中医词典;字母X
  • 怎样选用成药便方治疗经行呕吐?

    ...胃者)。  ④小半夏合剂,每服15毫升,日服3次(适用于痰饮伏胃者)。  ⑤丁沉透膈丸,每服6克,日服3次(适用于肝气郁滞或痰浊内伏者)。  (2)简便验方  ①镇逆汤(《医学衷中参西录》):代赭石18克,半夏、龙胆草各9克...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疾病类;月经病防治280问
  • 半夏在方剂配伍中的作用

    ...寒,内伤湿滞之恶心呕吐;《金匮要略》小半夏汤,主治痰饮犯胃之恶心呕吐;如《金匮要略》半夏干姜散,主治胃寒干呕,吐涎沫;另如《伤寒论》干姜人参半夏丸,与干姜、人参等配伍可治中虚胃寒呕吐。半夏与他药合理配...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22期

相关搜索: